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36227
168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丁金萍,蒋素玲,王桂花
第1页

    参见附件(636KB,1页)。

     [摘要] 目的:研究9年来本院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按每3年为1个时间段,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168例ICP的诊治情况。结果:①ICP发生率由1997~1999年的0.33%上升为2003~2005年的4.16%(P<0.05)。②分娩方式,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ICP发生率增高,血清总胆汁酸辅以肝功能检查使确诊时间缩短,剖宫产是目前终止ICP妊娠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37-0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产科近十余年来日渐重视的高危妊娠之一,本症以孕中、晚期出现全身瘙痒、黄疸为特征,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围生期死亡和产后出血等不良预后。本院于90年代后期采用血清总胆汁酸监测,辅以肝功能检查使该症做到早确诊、早治疗,胎儿胎心监护仪的普及加强了胎儿宫内监护,为ICP患者适时终止妊娠提供了有利条件[1]。现对本院近9年来收治的IC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分娩8 994例产妇中,诊断为ICP患者168例,年龄20~41岁,孕周27~39+7周。

    1.2 诊断标准

    ①妊娠期间皮肤瘙痒或伴有不同程度黄疸,并排除皮肤及其肝、胆、胰疾患;②孕前或孕早期肝功能正常,发病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血清总胆汁酸的升高,平均21.6 μmol/L,最高达198.8 μmol/L, 正常为0~10 μmol/L,ICP患者可增加2~20倍,本院以≥12 μmol/L为特异性诊断指标。③产后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异常迅速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1.3 处理

    1.3.1 治疗对ICP的诊断一旦成立需及时有效地治疗,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作用[2]。因此选用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针,苯巴比妥,维生素C、肌苷、丹参等护肝、利胆,改善胎盘功能,促进胎儿生长,缓解瘙痒症状,促进胎肺发育,从而减少围生期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为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在治疗中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1.3.2 胎儿监护①胎动计数,每日3次,每次1 h。②NST或CST、CT试验。

    1.3.3 对≥35周孕妇若有胎监异常,血雌三醇(E3)下降或数值低,羊水过少或胎动减少、胎动频繁、胎心异常变化者适时终止妊娠[3]。

    2 结果

    1997~1999年本院分娩人数3 939例,ICP患者13例,占0.33%。而到2003~2005年本院分娩人数2 788例,ICP患者116例,占4.16%,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见表1。1997~1999年中13例患者行剖宫产术8例,占61.54%。2003~2005年ICP患者116例,行剖宫产108例,占93.10%,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5)。见表2。

    3 讨论

    ICP至今发病原因不明,其主要危害是胎儿、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不可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于宫内,ICP患者的胎儿猝死是目前常规胎儿监护所不能预测的严重后果,故逐渐被临床上重视。目前本院已把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列入围生期检查项目之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随着诊断方式的提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其发生率的提高其实更接近实际状况。

    ICP诊断一旦成立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同时加强孕妇及胎儿监护。对孕周37周后诊断者,立即终止妊娠。对≥35周孕妇胎儿监护出现异常,促肺成熟后及时手术终止妊娠。降低了早产率、防治胎儿窘迫,提高围生儿质量。

    近年来剖宫产率的提高,一方面是手术技能的提高,手术并发症的减少;另一方面笔者认为ICP患者消化道内胆汁酸的沉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特别是K族,相应的可引起胎儿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而经阴道分娩有可能因产道挤压而增加胎儿颅内出血危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3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