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032085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TNF-α\IL-8 \IL-18水平临床意义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陈银芸,霍继荣
第1页

    参见附件(2523KB,3页)。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TNF-α、IL-8、IL-18的含量比较

    A 组患者与B 组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8均有增高,两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相比,B 组较A 组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及腹腔积液TNF-α、IL-8、IL-1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血清及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18含量三者变化相一致。血清及腹腔积液中TNF-α、IL-8 、IL-18均表达增高,呈明显的正相关。

    3 讨论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腔积液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住院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中,SBP发生率可达10%~25%,死亡率高达50%[3],而有时候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症状易被肝病症状所掩盖[4],因此探讨SBP早期诊断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TNF-α是一类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适量时可发挥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但分泌过多或失调则可导致机体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5]。TNF-α 作为一种细胞因子介导肝细胞损害[6]。IL-8在机体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抗感染的炎症应答介质,具有吸引和活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其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8 (IL-18)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DC)[7]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IL-18 可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TNF-α、食管癌细胞Fas配体(Fas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等免疫分子,通过肝细胞炎症坏死或凋亡途径以及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强其细胞毒性作用而导致肝实质细胞的免疫损伤[8-9]。

    本研究发现,肝炎后肝硬化腹腔积液合并SBP患者血清、腹腔积液TNF-α、IL-8,IL-18 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未合并SBP组患者及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化未合并SBP组患者又高于健康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NF-α、IL-8、IL-18 水平与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检测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998年卢放根等[10]的实验研究也证实,肝功能损害严重的患者TNF-α、IL-8水平明显升高,这两种炎性相关因子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病情恶化。孔武明等[11]报道IL-18 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中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腹腔积液组中TNF-α、IL-8、IL-18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曾宏等[12-13]报道检测12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分为A、B、C三级)血清IL-18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IL-18水平升高越显著,随着肝组织炎症的缓解而明显下降,提示IL-18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病发展及转归过程。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TNF-α、IL-8、IL-18升高的机制,笔者初步认为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病毒感染的持续存在,引起肝脏损伤,肝炎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以及肠道内合并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时,内毒素血症,可激活kupffer细胞等单核巨噬细胞释放IL-18、IL-8和TNF-α。肝硬化合并SBP组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18增高较血清更明显,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积液合并感染时,肝细胞局部的炎症分泌了大量的TNF-α,随之IL-8、IL-18的分泌和表达增加,对内毒素形成放大效应,加剧了肝细胞的炎性损害,使肝硬化加重。

    本研究表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TNF-α、IL-8、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三者均参与了肝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分析显示TNF-α水平升高与IL-8、IL-18水平升高呈正相关,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8、IL-18表达水平与腹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一致,呈正相关,因此笔者可以通过联合检测血清和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18的水平来了解肝硬化腹腔积液的感染情况,为SBP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宝华,张长青,袁翠云.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8例临床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2):142.

    [2]黎莉,杨卫文,杨锦林,等.118 例肝硬化患者患病特点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62.

    [3]姚希贤,刘宏群,姜慧卿,等.136 例肝硬化腹腔积液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1990,10(1):61.

    [4]张玉江,张仕玲,王巧林,等.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病杂志,2003,11(7):441.

    [5]王文仙,周锋利.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腹腔积液TNF-α、IL-6、IL-8与自发性腹膜炎关系的探讨[J].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2003,5(10):1418-1420.

    [6]Sato T,A sanuma Y,M asaki Y,et al.Changes in tumo r necro sisfactor- a and interleuk in 1 beta production following liver surgery on cirrhotic patients[J].Hepatog astroenterol,1996,43(11):114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