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032431
剖宫产及人工流产术后与异位妊娠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申玄淑
第1页

    参见附件(171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人工流产术后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本文统计了37例异位妊娠患者,其中剖宫产和人工流产术后患异位妊娠的较多,占81.6%。结果:通过数据整理看到其剖宫产及人工流产术后异位妊娠的危险性,对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通过其病史分析,了解声像图特点,探讨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减少其生殖系统的炎症,提出具体降低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人工流产术后;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61-02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其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0.5%~1.0%,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均有明显上升趋势[1],不少学者报道剖宫产及人工流产术会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性。我国育龄妇女剖宫产率升高、人工流产较多。本文就2005~2007年本院病史室提供的异位妊娠及其临床对照资料,统计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引起育龄妇女及全社会的重视,保障妇女生殖健康,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患者,均系2005年5月~200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年龄24~42岁的健康育龄妇女,收集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户口所在地(本市、非本市)、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婚姻状况(已婚、未婚)、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药物流产次数。②病史:是否有盆腔炎史、输卵管通液史、异位妊娠史。③避孕措施:是否采用过节育环避孕、口服避孕药等,停经天数为35~60 d,阴道少量流血伴下腹痛或隐痛,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为阳性。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P-9900型超声诊断仪,一般肤式、阴式交替探查,但以阴式探查为主,肤式探头频率为3.5 MHz,阴道探头频率为6.5 MHz。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双手抱住双膝、抬高臀部以利于检查,避孕套内注入耦合剂并套于探头顶端,将探头轻柔缓慢放入阴道紧贴宫径和阴道后穹隆进行各角度扫查,记录患者子宫大小、内膜厚度,附件区包块位置、形状边缘情况,是否见胎囊及胎心搏动,盆腔是否有积血等。

    2 结果

    本组37例异位妊娠患者中剖宫产术后8例,占21.6%;人工流产术后22例,占60.0%;而正常及初次妊娠占18.4%。见表1。

    3 讨论

    通过37例异位妊娠患者的病史调查统计,与异位妊娠发生相关的其他因素除产次、胎次、人工流产外,依次为未婚、有过异位妊娠史、使用过节育环等。本文提示患这些因素的育龄妇女比非该因素的育龄妇女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度高2~3倍。特别是人工流产是一种常用的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但它可能会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如盆腔以及生殖系统感染、部分妊娠组织滞留、月经失调、宫颈宫腔粘连等。炎症不严重时,输卵管上皮被破坏,宫腔未完全被堵塞,而黏膜皱折有粘连,以致宫腔变的狭窄而不规则,受精卵通过时受阻,未到宫腔已发育到一定程度,不得不在输卵管内着床,以致发生异位妊娠。根据本文分析的结果显示,以往有过剖宫产病史的妇女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性大约是正常妊娠妇女的1.14倍,人工流产的妇女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性大约是没有人工流产史妇女的3.1倍,而且随人工流产次数增多危险性也随之增大[3]。由此可见剖宫产人工流产确是发生异位妊娠较主要的危险因素。多数人术后均有下腹隐痛,慢性腰痛等症状,妇科检查提示双附件增厚即附件炎,故此患者输卵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如管腔狭窄,卵管皱壁粘连等。而炎症本身的作用,也可扰乱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及管壁肌组织的运动,致使孕卵移动缓慢或障碍以致孕卵增大。结果不能继续通过管腔而造成异位妊娠,37例患者中32例为输卵管妊娠,说明输卵管炎是造成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当然生殖系统如输卵管先天畸形,输卵管结核也是造成异位妊娠的原因之一,但毕竟是少数病例。

    除盆腔炎形成盆腔炎性包块外,目前超声诊断附件炎尚有一定困难,故采取预防措施较好,如人工流产术后或剖宫产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来防止附件炎、盆腔炎的发生,另外注意经期、产褥期卫生,节育避孕、避免淋球菌、链球菌等细菌逆行感染,也是防止异位妊娠发生的必要措施。另外,临床医生在做人工流产手术和剖宫产手术时确立高度责任感和无菌观念,也是提高医疗技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