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014465
治疗马蹄形肛瘘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11KB,2页)。

     [摘要] 目的:比较开窗旷置术与切开挂线术在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本科治疗马蹄形肛瘘患者78例,其中,45例患者采用开窗旷置术治疗,33例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瘢痕大小、肛门变形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窗旷置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切开挂线术、肛门形态与功能受损情况及复发情况优于切开挂线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旷置术治疗马蹄形肛瘘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有效地减轻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

    [关键词] 马蹄形肛瘘;开窗旷置术;切开挂线术

    [中图分类号] R657.1+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159-02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是指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与直肠相通的瘘管[1]。马蹄形肛瘘是有两个以上的外口及管道有分支窦道,行径弯曲,呈马蹄形,一般在肛门后位,内口位于后正中处的一种复杂性肛瘘。2004年6月~2010年6月本科治疗马蹄形肛瘘患者78例,其中,45例患者采用开窗旷置术治疗,33例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尿储留、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变形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8例确诊为马蹄形肛瘘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开窗旷置术)和对照组(切开挂线术)。试验组:共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平均(32±5)岁;病程为3~75个月,平均(17±6)个月;低位蹄铁型肛瘘39例,高位马蹄形肛瘘6例;后位43例,前位2例;既往有肛瘘手术史者5例。对照组:33例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18~73岁,平均(33±6)岁;病程为3~80个月,平均(29±6)个月;其中,低位马蹄形肛瘘28例,高位蹄铁型肛瘘5例;后位32例,前位1例,既往有肛瘘手术史者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开窗旷置术患者取侧卧位,骶麻或硬膜外麻后,常规消毒,首先应选用指诊、探针检查等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明确管道内口位置和瘘管走行方向及支管情况。用探针从外口探入,沿瘘管探清管道走行及主管、内口的位置和深浅,从内口位置作放射状切口切扩主管(肛缘外1.5~2.0 cm处),梭形切口,即所谓的“开窗”,再从肛瘘支管外口搔扒与主管相通管道, 在皮下形成一隧道,扩大切口,使之引流通畅。若支管较长,又为弯瘘,在支管中间再作一放射状切口,使两口间距离在2~4 cm以内,以利于术后冲洗和换药。在开窗处沿主管道方向向外延长切口1.0~1.5 cm,充分扩创使其引流通畅。用过氧化氢溶液及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改道口和残余管道,检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入改道口,以利引流,外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固定。

    1.2.2 切开挂线术侧卧位,骶麻或硬膜外麻后,常规消毒,在肛门前或后正中内口处作放射状切开,肛内从内口上约0.5 cm,至肛缘外3~5 cm,两侧黏膜结扎,彻底处理内口,保证引流通畅,再分别于外口处作一切口,在使肛缘切口与肛门正中切口皮下相贯通,彻底搔刮、冲洗管腔,修剪切口,两切口之间挂线。检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入改道口,以利引流,外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固定。

    1.2.3 术后处理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切口常规换药,中药坐浴,局部用药,抗生素静滴,加用康复新液,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患处,感染创面先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或敷用。

    1.3 疗效标准

    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肛门形态与功能评价标准为:正常,肛门对大便、肠液、肠气的控制均良好;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肛门完全失禁,对成形大便不能控制[2]。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形态与功能受损及复发情况见表1。试验组术后肛门形态与功能受损情况及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瘘,多为肛门痈疽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所致;或复感外邪毒气,内生湿热,下注肛肠,败血腐肉,致使瘘口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所致[3]。肛周脓肿形成后,易向薄弱区穿透,进入附近器官、组织或皮肤,形成另一继发性管道,脓肿破溃后,脓腔壁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继发感染后,由于炎症刺激和排便时的括约肌收缩或痉挛,使脓液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壁缩窄呈管状,时闭时溃,若脓液蓄积腔内导致脓肿再发,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即可形成马蹄形肛瘘[4]。开窗旷置技术是将内口原发病灶彻底清除,使瘘道、窦腔扩创充分获得良好引流即可,没有必要切开或挂线处理。从两者临床疗效来看,开窗旷置术治疗马蹄形肛瘘具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有效地减轻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