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7042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58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61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8月本科住院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机械通气、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其他予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0 000 U,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和IL-8水平均超过正常值范围(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和IL-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减轻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和体症及各项炎性反应、氧合指数等指标。

    [关键词] 重症肺炎;乌司他丁;血气分析;炎性因子;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046-02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多发的危重病症之一,是严重的中毒症状或有并发症的肺炎。为探讨重症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笔者于2008年3月~2010年8月采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5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8月本科住院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16例。诊断标准符合美国感染协会及美国胸科协会2007年共同制定,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的机械通气;②需要使用升压药的脓毒症休克。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③多叶浸润;④意识障碍或定向力障碍;⑤尿素氮≥20 mg/dl(0.714 mmol/L);⑥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4×109/L(仅仅是感染性因素);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10×109/L;⑧低体温(中心温度<36.0℃);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达到以上主要诊断标准的任意一项或者是次要标准的任意三项。共纳入11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5~70岁,平均(61.7±8.2)岁;双侧肺部病变40例,一侧肺部病变18例。对照组58例,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6~69岁,平均(60.6±7.8)岁;双侧肺部病变38例,一侧肺部病变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严重程度、肺部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必要时予机械通气和糖皮质激素、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 000 U,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7 d。

    1.3 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和IL-8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森雄公司提供,其中TNF-α正常值范围5~100 pg/ml;IL-6正常值范围24~58 pg/ml和IL-8正常值范围12~35 pg/ml)及临床疗效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1]拟定,即: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②肺部湿啰音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③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病情5 d内好转为显效;6~10 d内好转为有效;10 d以上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3。

    3 讨论

    重症肺炎常因其感染严重、毒副作用及严重缺氧而引起机体内释放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消耗机体IgG,使体内产生IgG及亚类的浓度降低。重症肺炎患者因病情严重,且常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S)等并发症,具有流行性和潜在生命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易被原发病所遮盖而使病情加重,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早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其中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50%[2],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粗死亡率可达70%[3]。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具有抗感染、减少细胞与组织损伤,改善微循环与组织灌注等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当机体受到各种感染因素刺激时,能够使机体炎性反应系统激活,使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受刺激,而致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8)失控性释放,这些细胞因子又将刺激其他效应细胞,进而产生级联反应,致使再生成炎性介质而形成恶性循环[4-5]。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本组研究结果提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降低TNF-α、IL-6和IL-8水平,使其炎症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阻止细胞炎症因子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阻断急性肺损伤的进展,减少炎症对肺功能的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够使机体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释放TNF-α减少及抑制弹性蛋白酶而使肺泡上皮细胞的损失减轻等因素有关。

    总之,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减轻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各项炎性反应、氧合指数等指标。但乌司他丁本身尚不具抑制和杀灭SP病原菌的能力,需在有效地抗感染和有效地呼吸支持等治疗基础上,才能更高地发挥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