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7041
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7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奥曲肽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并与垂体后叶素的疗效进行比较,为治疗本病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把本院2007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8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依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生长抑素)43例,对照组(垂体后叶素)40例,并分别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24 h内止血40例,占93.02%,余3例,于72 h内止血;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改善较快,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4 h内止血33例,占82.50%,余7例于72 h后转介入治疗或使用三腔双气囊管止血,有1例出现过敏性药疹和4例出现腹痛,经对症治疗后消除。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显著,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本病的较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 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7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048-0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1]。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凶险,其治疗非常棘手[2]。对选择何种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同样困惑着临床医师,因此,药剂人员应积极“渗入”到临床医疗中去,协助医生做好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药学监护、药物应用评价等“后台”工作,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合理、安全、经济、有效[3]。笔者对本院2007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8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使用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于为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均为本院2007年2月~2010年6月陆续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55~74岁,平均61.05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既往病史、目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或)相应的理化检查结果。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而不考虑性别、年龄、既往病程的长短及现病情的评价积分。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监测评分给予积极抗休克和补充血容量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注射液,并使微量注射泵,以有效药物为0.025 mg/h的剂量持续维持。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以0.2 U/min静脉持续滴注,根据患者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适当地调整,一般最大剂量不超过0.4 U/min。两组患者同时使用奥美拉唑4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

    1.3 药学服务

    与临床医师一起进行对患者的病情的评价,药物治疗的方案的设计,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患者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对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1.4 临床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均留置胃管,治疗期间每间隔1 h抽取胃液,观察胃液的色泽、性状来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当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各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胃内引流液变清,为出血停止的标志。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4 h内止血40例,占93.02%;余3例,于72 h内止血;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改善较快,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4 h内止血33例,占82.50%;余7例于72 h后转介入治疗或使用三腔双气囊管止血;有1例出现过敏性药疹和2例出现腹痛,经对症治疗后消除。两组患者的24 h内总止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奥曲肽是生长抑素中的一种代表性的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八肽,能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及刺激黏液分泌的作用,对正常人基础的血清胃泌素的抑制率为25%~40%,有明显的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作用[4]。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可选择性地减少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和压力,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治疗时能有效减少门脉及其侧支循环的血液流量,从而更进一步有利于协同止血作用,本组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滴注可直接收缩内脏血管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内脏血流减少,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曲张静脉的压力[5]。但由于其药物对血管的选择性差,对全身血流动力均有一定的影响。能诱发一些不良反应,本组有5例,因此,无论从药物有效率,还是不良反应上讲,生长抑素均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认为生长抑素是治疗本病的较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48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