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82164
84例早期肺癌的临床CT诊断与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CT表现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收集经CT检查诊断为早期肺癌的84例患者,其中,中央型肺癌51例,周围性肺癌33例,CT诊断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照,81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6.4%,3例诊断错误,误诊率为3.6%。结论:CT扫描具有层次清晰、分辨率高、定位准确、费用低等优点,在临床上综合考虑,定期检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早期肺癌;CT检查;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c)-079-02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近50多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发达,其发病率逐年急剧上升。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称,肺癌直径小于2 cm者,其5年生存率达到85%,10年生存率为40%,肿瘤直径小于3 cm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肺癌治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肺癌早期常无自觉症状,较难发现,特别是位于周围肺野的小癌肿,以及晚期较难治愈等综合因素所致[1]。当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来医院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经积极治疗后,5年存活率仍然较低。因此,为了降低肺癌的病死率,须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T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非常关键,其检查方法方便,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定位准确,费用低,患者易合作,有利于早发现,得出较确切的诊断。本文收集2005年6月~2010年6月经CT检查诊断为早期肺癌的84例患者,其中周围性肺癌51例、中央型肺癌33例,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作对照,探讨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84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28例;年龄45~75岁,平均(58.8±6.3)岁;中央型肺癌51例,周围型肺癌33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咯血。

    1.2 扫描方法

    均使用SEMENSSOMATOM PLUS4螺旋CT机,采用1 500 HU窗宽,650~680 HU窗位,5 mm层厚,部分患者进行了增强扫描,其病灶增强程度的CT值均<17 HU。

    1.3 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将肺癌分为:①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肿瘤,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②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以腺癌较为多见。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肺癌早期的CT征象

    2.1.1 中央型肺癌 ①阻塞性肺炎28例,占33.3%,肺炎位于患癌侧肺叶,以肺段分布,实变阴影较淡薄,有浸润影,形象不整,边缘模糊。②肺门阴影扩大有团块状或片状阴影20例,占23.8%,肺门阴影不同程度扩大,呈大小不一的团块状或结节状影,边缘较清楚,也可有片状浸润影,扩大的肺门向外伸展,边缘比较模糊。③肺门阴影增浓4例,占4.7%,表现为肺门阴影局部增浓,但整个肺门阴影的大小仍在正常范围,看不到具体肿块影。④局限性肺气肿3例,占3.5%,癌肿向支气管腔内生长,逐渐使支气管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产生局限性肺气肿。⑤肺不张1例,占1.2%。⑥肺纹理紊乱2例,占2.4%。

    2.1.2 周围型肺癌①小片状浸润影21例,占25%,呈片状浸润,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②结节影或球形影12例,占14.3%,呈结节形或球形浸润,密度不均匀,但边缘较整齐。
, 百拇医药
    2.2 诊断准确率

    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照,81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6.4%,3例诊断错误,误诊率为3.6%。此3例患者为: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肺炎性假瘤1例。

    3 讨论

    肺癌是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亦称为支气管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外,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直接转移扩散[2]。肺癌的症状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和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关,按解剖学部位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早期中央型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肺是指,并且无转移者。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癌肿直径在2 cm以内,且未发生转移者。早期周围型肺癌发生于细小支气管粘膜上皮,往往无任何症状,早期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患者可出现间断性咳嗽,痰中带血丝等症状,但症状没有特异性,给肺癌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有很多报道认为胸部X线检查是肺癌的重要诊断手段,但早期中央型肺癌X线可以无异常征象[3],当癌肿阻塞支气管后可出现肺不张、肺炎征象,而周围型肺癌直径大于0.5 cm时方可在 X线片上辨认出来。CT的分辨率比普通X线高10~20倍,特别有助于观察普通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隐蔽区,如肺尖、心脏后、纵隔、膈上等处的病变,CT能显示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壁改变及管内外肿块,以及其所引起的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等;同时CT可以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密度、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象等,也可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此外还可对结节影作出定性,而X线却不能作出定性诊断。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表明,CT在肺部肿瘤的发现、定性、定位和分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高分辨CT和螺旋CT可提供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的信息。高分辨CT和螺旋CT扫描有助于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显示[4],而且还可显示边缘细节的表象,结节征象及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特别是螺旋高分辨CT除了能显示早期肺癌的基本征象外,其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影像可提供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立体关系,有利于早期肺癌的诊断。
, 百拇医药
    早期中央型肺癌CT直接征象有:支气管管腔的狭窄、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肺门阴影扩大有团块状或片状阴影、肺门阴影增浓等,为明确诊断可经支气管镜检查;间接CT征象表现有: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不张等。早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表现为[5]小片状浸润影、结节影或球形影、边缘毛刺征、边缘分叶征、病灶边缘有多数个切迹、切迹间的轮廓外突、胸膜凹陷征(邻近的胸膜向病灶方向陷凹,其尖端指向病灶并与病灶相连)等[6]。CT检查虽有重要的意义,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小片状浸润影,很容易被误诊为结核或者炎症,不同的扫描方式对病灶特征的显示各异,这就需要增强扫描,提高准确率,增强扫描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肺癌病变部位多血供丰富,小血管常增多、增粗,血管壁受到破坏,致肿瘤增强呈中度至重度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CT显示边缘分叶征时,深分叶常规CT扫描即可很好显示,但浅分叶常以薄层高分辨CT及增强扫描显示较好。对于出现率不高的空泡征:病灶内<5 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个,常规CT扫描易漏诊,而增强扫描显示比较清晰。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要提高对病灶的认识概念,在分析诊断时,要进行全面检查,如肺活检、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再结合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水平,只有把影像学和组织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
, 百拇医药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示: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作胸部CT筛查,CT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且CT筛查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另外肺癌高危人群容易确定,筛查范围小,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7]。

    [参考文献]

    [1]邵广瑞,刘建军,柳澄.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4):264-265.

    [2]徐从景.早期肺癌的CT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4):447-448.

    [3]卓丽华,龙拥军.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08,16(5):649-650.

    [4]韩玉成,郎志谨.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25(6):541-543.

    [5]周思源.CT诊断周围型肺癌33例回顾性分析[J].临床医学,2007,27(8):78-79.

    [6]俞琴,冉隆富,周映华.高分辩率CT对早期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09,21(12):2092-2094.

    [7]于朝阳,翟淼,张本超,等.低剂量CT用于肺癌筛查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7,47(13):80-81.

    (收稿日期:2010-12-15), 百拇医药(陈颖峰,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