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52
蠲痹汤加减内服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赖荣斌,蔡颖璋,方亮,梁柳珍
第1页

    参见附件(157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内服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骨盆牵引联合中频电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加减内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评价疗效及进行腰椎功能JOA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蠲痹汤加减内服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蠲痹汤;中医药;理疗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 098-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多发病、常见病,是临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LIDP的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下肢放射线疼痛,感觉及麻木异常,间歇性跛行,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瘫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LIDP发病率在西方为15.2%~30.0%,我国发病率约为18%,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本病尚属中医学的“腰痛”、“痹症”等范畴。笔者自2008年4月~2010年3月采用蠲痹汤加减内服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①有腰部扭伤、慢性劳损及慢性腰痛史,发病前有感受风寒湿病史;②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③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较长;④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全部患者均经腰椎CT、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症候分类标准参照《中医骨伤证治》诊断标准[3]。全部病例均能排除巨大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或合并有腰椎滑脱或椎体压缩性骨折者,或患有严重骨质疏松及腰椎结核、肿瘤者。入选的136例患者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22~70岁,平均(44.5±11.3)岁;病程2周~1.5年,平均(3.2±1.5)个月;L3/L4椎间盘突出7例,L4/L5椎间盘突出68例,L5/S1椎间盘突出24例,混合出现者37例;伴有黄韧带肥厚26例,中央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80例;一侧腰骶部痛96例,双侧痛40例;单侧臀腿放射痛、麻木112例,双侧臀腿放射痛、麻木24例;单侧下肢自觉发凉36例,双侧下肢自觉发凉16例;腰椎生理弯曲变直92例,腰椎侧弯44例;单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5例,双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2例;单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9例,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例。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盆牵引联合中频电疗法治疗。牵引治疗:采用JFL-LB牵引康复床(由石家庄华行医疗器械厂生产),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取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固定肩腰部及盆部持续牵引,牵引力量60 kg,每次牵引时间为30 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中频电疗法:采用K8832-T电脑多功能电疗仪,设置中频频率1~10 kHz,选用2片中号长方形电极置于腰椎,用绷带固定,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强度为限,每次20 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加减内服。药物组成:羌活、当归、黄芪(蜜炙)、姜黄、防风、赤芍各15 g,炙甘草10 g。辨证加减:风胜加防风、白芷;寒胜加附子、川乌、细辛;湿胜加防己、萆薢、薏苡仁;疼痛剧甚者加桂枝、川乌。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15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①治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能恢复原来工作;②显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60°~70°,腰部功能活动改善明显;③好转: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直腿抬高45°~60°,日常生活能够自理;④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或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OA)[4]进行评分,各项功能均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均丧失为0分。

    疼痛评分采用国际通行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 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性测定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因腰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从破裂处脱出等因素,刺激或压迫腰椎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腰椎肩盘突出的碎片有自然吸收的可能性,神经根痛与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突膨出基础上造成的非菌性炎症和免疫反应、神经根受压致使神经营养障碍和静脉淤血等因素有关,此外神经根对慢性受压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这些研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提供了依据[5-6]。牵引和中频都是临床常用的理疗方法之一,牵引能够通过加大纤维环外周的压力而使纤维环内的压力降低,达到促使突出物复位来缓解症状之目的;电脑中频可随着调制物记参数,每一个脉冲都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可刺激粗纤维兴奋阻止细纤维的进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