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26
急性肾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王德良
第1页

    参见附件(204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肾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患者按血补体C3降低与正常分成两组,分析水肿、尿常规、血红蛋白。结果:血补体C3降低组,水肿、血红蛋白下降,尿常规明显改变所占的百分比较血补体C3正常组要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补体C3的降低对急性肾炎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急性肾炎;预后;尿常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9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60-02

    急性肾炎在临床上表现为少尿、高血压、水肿和血尿。一般研究认为,测定血补体C3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意义很大,但血补体C3与急性肾炎患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尚无一致观点。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肾炎患者的血红蛋白、病程、尿常规、水肿与血补体C3 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肾小球肾炎初期血补体C3 的降低与患病程度及预后进行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00例急性肾炎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抗链球菌“O”滴度升高,血清补体C3一过性下降;②急性起病,有高血压、水肿、少尿、血尿;③24 h尿蛋白量≥50 mg(kg·d);④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 g/L。

    1.2 方法

    观察第一次就诊时检查的尿常规、血红蛋白(Hb)、水肿情况与C3间的关系。C3以酶标法测定,正常值为60~150 ml/dl;血红蛋白正常值≥12 mmol/L;尿常规明显改变指的是红细胞>10只/HP或肉眼血尿,尿蛋白>+。

    1.3 恢复标准

    ①完全恢复标准:尿常规正常维持1年以上;肾功能正常;水肿消失,血压下降至正常。②部分恢复标准:尿蛋白减少定量在(+)以下;肾功能正常;水肿消失,血压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肾炎患者恢复时间

    100例患者中,恢复者62例,部分恢复者占37例,死亡1例。其中30岁以下患者治愈率达71.2%,50岁以上患者治愈率为35.2%。患者恢复时间见表1。

    2.2 C3与水肿、尿常规、血红蛋白的关系

    100例患者中有48例C3下降。C3与水肿、尿常规、血红蛋白关系见表2。

    3 讨论

    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虽然本病与全身其他部位感染有密切关系,比如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但本病的发生并非是因细菌感染肾脏而引发炎症,而是与病原体相关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所介导的肾小球炎症反应,造成肾小球大量变性坏死。本病虽然在早期无严重后果,但若不及时治疗,便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威胁患者健康。

    3.1 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对于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无统一定论,通过长期的研究,目前临床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此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病理主要为免疫复合物在上皮下逐日沉积,到一定程度后补体改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毛细血管内呈弥散性增多并渗出、内皮细胞核系膜细胞增生。待系膜细胞增生超过一定水平后,便会出现急性肾炎的一系列症状,控制不当的话增生恶化,病情加重,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急性肾炎恢复过程较慢,具有大量蛋白尿,一般无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20 d内症状会有明显改善。而本组中有2例患者因病症在比较长时间内无明显改善,笔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给予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在给药后进行严密监测,发现2例患者均在2周内尿蛋白全部消失。因此笔者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减少患者蛋白尿,可减轻病情,对预后有利。

    3.2年龄与预后

    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而且常伴有其他病症,因此老年人急性肾炎一般治疗时间长,疗效缓慢,加之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相对其他年龄段的患者,预后不佳[1]。儿童处于生命旺盛阶段,身体各脏器均趋于成熟,吸收和效果功能较好,因此治疗更易见效,恢复速度也较快,预后比较好。本研究中30岁以下患者治愈率达71.2%,50岁以上患者治愈率为35.2%。

    3.3 高血压与预后

    急性肾炎的患者一般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促使肾功能进一步损伤,二者互为促进关系。单从表面看,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血压无关,但常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加重病情,日积月累下,肾功能不断被破坏,使治疗更为困难。本组研究中,入院时血压≤130/90mmHg的10例患者全部康复。血压>130/90mmHg的90例,恢复56例,其中持续6个月以内的58例,恢复42例;持续1~2年者32例,恢复1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水肿、少尿与预后

    研究发现,急性肾炎的早期信号为水肿、少尿,出现水肿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特别是远曲小管重吸收能力上升,球管功能失衡所致;一般患者在起病初期会出现少尿现象,但随后便会增加,但不排除少数严重患者持续出现少尿现象。本组研究中少尿者54例,恢复38例,无尿28例,恢复2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水肿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性及预后无明显关系。

    3.5 先驱感染与预后

    上面已谈到此病与感染有直接关系,尤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中有先驱感染症状者64例,恢复46例;无明显先驱感染症状者36例,恢复14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先驱感染与预后有关。

    3.6 肾功能与预后

    患者中有82例肾功能异常、尿素氮>7.14 mmol/L,肌酐>150 mmol/L。通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在尿量增加和水肿消失后,以上指标值也逐步恢复正常,因此本文推断肾功能异常与预后无关系,但对此结论的定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3.7 治疗时间与预后

    本病若控制不当,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并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因此治疗更为困难,本文主张尽早治疗,如此能够在发病倪端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本研究中发病2周以内入院治疗者54例,恢复40例;发病2周以上入院治疗者46例,恢复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尽早治疗预后更好。

    3.8 眼底改变及并发症与预后

    有眼底改变者仅12例,均为痉挛性视网膜病变。经利尿、水肿消失后血压下降,眼底改变很快恢复,因而眼底改变与急性肾炎预后无关。

    补体C3由肝脾内巨噬细胞合成,在人体内进行平衡的合成与分解,正是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才使人的血浆补体浓度保持恒定[2]。而发生急性肾炎后,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会与补体相结合,并沉积在肾小球基膜上,从而增加补体C3的消耗,出现低浓度血浆C3。而急性肾炎的补体激活途径主要为旁路途径,此也为C3途径,通路发生异常后,必定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肾小球基膜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腔变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4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