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6832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55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樊勇
第1页

    参见附件(225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9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9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7 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81 2,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6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153-02

    自发性气胸是肺部急症之一,多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所致,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及时处理。临床上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笔者也借助本研究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现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9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9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中,男48例,女6例;年龄19~74岁,平均(44.5±3.5)岁;原发性气胸9例,继发性气胸45例。观察组中,男47例,女8例;年龄21~72岁,平均(44.8±3.2)岁;原发性气胸10例,继发性气胸4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干咳,胸痛,喘息逐渐加重,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发绀,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有昏迷表现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咳嗽者给予止咳药物,嘱患者采取半坐位,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铺洞巾,1%利多卡因局麻后于气胸侧前胸部第二肋间隙锁骨中线处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的穿刺针刺入胸腔,回抽得气体后即用导丝助推器将导丝通过X形连接器和穿刺针送入胸腔内10~15 cm,握紧导丝取出穿刺针,用扩管器扩大脚壁切口后,将导管的头部穿过导丝,轻轻扭动将导管推进入胸腔内10 cm,握住导管抽出导丝,在导管的外延管上接上一次性单向活瓣引流装置持续闭式引流胸腔内气体,用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住导管,外贴敷料复盖保护穿刺部位,每天复查胸部X线片以了解气胸吸收情况,观察生命体征,听诊患者肺部呼吸音强弱变化,如患者气胸已完全吸收,夹管24 h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导管。

    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均采用全麻,常规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切开第一个15 mm切口,置入10.5 mm套管,由此进入10 mm胸腔镜进行探查。双侧手术则先行一侧手术,术毕改变体位重新消毒铺巾。在胸腔镜监视下选择其几个操作切口,放置电视胸腔镜手术器械,如胸腔广泛粘连或发现漏气灶或巨大肺大疱则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操作,切口6~10 cm,牵开肋骨,配合常规开胸器械完成胸内操作;基底小于2 cm的孤立肺大疱单个结扎,呈串珠状或基底大于2 cm的肺大疱用Endo-GIA切割缝合;病灶3处以上或合并有肺气肿、肺结核或者漏气病灶不确切者,用干纱布磨擦壁层胸膜行胸膜固定术。术后常规放置2条胸腔引流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缓解,肺脏完全复张;有效:症状胸片提示肺大部复张;无效: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甚至休克、昏迷或死亡。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7 8,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伤口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管腔堵塞5例,皮下气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81 2,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该疾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往往为原发病所掩盖[1],约有近1/4的患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原发病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加重;部分患者发病没有明确诱因可寻,表现为突然或迅速加重的胸闷和气急;40%~60%的患者以剧烈咳嗽后突发显著的气急、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有时酷似肺梗死或心肌梗死,早期即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大汗、脸色苍白、烦躁不安[2]。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肺压缩30%以上时,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膨隆、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心浊音界消失或肝浊音界下移、呼吸音和语颤减弱或消失,这有时易与肺气肿混淆。部分老年患者类似于哮喘样发作,严重呼吸困难的同时肺部可闻哮鸣音[3]。自发性气胸为临床急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若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治愈[4-5],故临床医务工作者积极研究相关的较佳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效果良好,电视胸腔镜现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胸外科技术和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在国内,许多先进的医疗中心已占到胸外科总手术例数的1/3甚至一半以上[6],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优势[7]。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胡学斌,姜彩霞,张永.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原因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23.

    [2]刘林林,刘昌起.自发性气胸的治疗进展[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