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6912
卡托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张金华 张辉
第1页

    参见附件(1018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与非洛地平联合使用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方法:采取A组给予非洛地平2.5 mg,1日2次,最大剂量为10 mg/d;B组给予卡托普利12.5 mg,无不良反应逐渐增大至25 mg,1日3次,最大剂量为100 mg/d;C组同时给予非洛地平2.5 mg,1日2次及卡托普利12.5 mg逐渐增大至25 mg,1日3次,最大剂量非洛地平5 mg/d,卡托普利75 mg/d,对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单独用卡托普利或非洛地平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结论:非洛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可减少用药剂量,且联合用药对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无明显影响。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使血压平稳下降,且经济、安全、有效,是目前基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 卡托普利;非洛地平;联合应用;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045-01

    非洛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两者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日益广泛[1],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疗效,笔者对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3月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标准),随机分为3个组;A组单独使用非洛地平;B组单独使用卡托普利组;C组联合使用非洛地平及卡托普利;A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51~66岁,平均58岁;B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0~68岁,平均56岁;C组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50~71岁,平均57岁。3组年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分别为11、13、12年。

    1.2 方法

    ①3组患者均停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及降压药物,②剂量:A组给予非洛地平2.5 mg,1日2次,最大剂量为10 mg/d;B组给予卡托普利12.5 mg,无不良反应逐渐增大至25 mg,1日3次,最大剂量为100 mg/d;C组同时给予非洛地平2.5 mg,1日2次及卡托普利12.5 mg逐渐增大至25 mg,1日3次,最大剂量非洛地平5 mg,卡托普利75 mg/d。③观察项目: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每周至少卧位测血压2次,监测副作用。④疗效判断:以SBP、PBP的平均值为评判指标,分显效、有效、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6周后,血压下降比较

    见表1。

    2.2 3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比较

    A组共38例,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0 1)。B组共20例,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显著低于治疗前(收缩压P<0.000 1,舒张压P=0.000 3﹚。C组共44例,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0 1﹚。经统计学处理,χ2=0.430,P=0.8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

    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14例,其中,A组6例,占15.7%,B组5例,占25.0%,C组3例,占6.8%。

    2.4 副作用

    A组中出现头痛、头昏31例,占81.6%,B组中血压急剧下降1列,占5.0%,C组中头昏3例,占6.8%。

    3讨论

    卡托普利及非洛地平均为降压药物,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药联合应用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非洛地平口服起效迅速,但副作用较大。随着剂量的增大副作用就越明显[2-3]。卡托普利较非洛地平起效较慢,副作用小,联合用非洛地平及卡托普利降压与单独用非洛地平或卡托普利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用药的剂量,且联合用药对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无明显影响[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1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