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167
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和护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罗艳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978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护理于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降低,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焦虑;抑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30-02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

    LUO Yanme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Centrol Hospital of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roke patients aft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Using Zung's anxiety self rating scale (SAS) and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SDS) of 7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 adva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reduced incidence of former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conduct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 Anxiety; Depression; Nursing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通常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体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1]。脑卒中发病较急,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躯体功能障碍,加上担心不良预后,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反应,不仅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还影响其生活质量,延缓康复,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本科对脑卒中患者焦虑与抑郁的状态和护理做一些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8例作为调查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2例,平均为(52.34±15.17)岁,所有患者意识清楚,并能配合调查。

    1.2 具体评定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让受试患者自己填写,由调查者计算分值。使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倾向和SDS评估患者的抑郁倾向[2]。超过50分即判断为有焦虑和抑郁状态,严重程度指数=受试者总分/80,指数在0.5以下为无焦虑或抑郁,0.50~0.59为轻度焦虑或抑郁,0.60~0.69为中度焦虑或抑郁,0.70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对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

    1.3 护理干预措施

    除常规护理外,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干预: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允许患者情感的发泄与表现,与家属一起,多方面进行开导,以真诚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支持、安慰、乐观的语言引导患者,对其取得的一点进步,给予反复鼓励,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②躯体康复干预:首先进行康复意识宣传,其次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积极的肢体功能训练、活动关节、坐位及站位平衡、步态训练,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要注意全身营养,夜间预防坠床并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③营养干预: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进行针对性营养指导,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④健康教育干预: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预防方法,指导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做假设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率在护理干预后的改善情况。

    2 结果

    通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对患者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焦虑、抑郁发生率发生改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64.1%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53.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SAS、SDS评分以程度较轻者为多,较重者比较少,因为焦虑及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应激状态,大多数患者可随着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对生活环境的逐渐适应而有所好转[3]。脑卒中的致残率高,对患者心身的打击很大,加上脑部的损害能影响其精神状态,使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很高。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大多数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不仅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4]。综合焦虑、抑郁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扩大躯体疾病的症状;②减弱患者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功能;③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生化作用;三者均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7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