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151
乳腺癌1/4野等中心定位技术以及有效深度的准确测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夏小林,钟志联,陈小娟,林世寅
第1页

    参见附件(2905KB,3页)。

     [摘要] 结合并优化以往的切线野定位方法,全程利用模拟机,采用几何定位法和简易的轮廓获取法,找出几何等中心点和有效深度数值,探讨乳腺癌1/4野切线照射的精确定位和剂量计算所需有效深度的准确测量。结果表明,可以将切线野的等中心精确地定位于切线野入射点与出射点的连线的中心位置,使得放疗摆位更准确,重复性更好,剂量计算归一点更明确。由此简化了计算难度,使剂量曲线分布均匀;同时也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准确测量处方平面有效深度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以往由经验公式估算带来的处方剂量误差。

    [关键词] 乳腺肿瘤;切线野定位;剂量计算;1/4野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155-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放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等中心技术的应用,半野照射技术的改进,以及三维放疗计划的优化,这些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为提高乳腺癌的放疗质量以及减少肺部照射体积起了很大的改进作用[1]。但相对而言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作为乳腺癌保乳术后、晚期乳腺癌乳腺及胸壁放射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因此,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的相应定位技术不断摸索和完善,下面将本科在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的定位技术和简单实用的有效深度测量方法介绍如下:

    1 模拟定位

    1.1 体位

    用乳腺托架将患者的体位摆好,尽可能使胸骨平面保持水平。

    1.2 乳腺胸壁切线野定位

    1.2.1 先确定切线野的上下界、内切线及外切线;内切线和外切线分别用铅丝作标记[2]。

    1.2.2 将切线野上界与内切缘交点定位为A点,并在皮肤上标出此点,以后将作为摆位参考点。机架0°时调节模拟机床的位置,使灯光野中心与A点重合,并通过升降床将该点SSD调至100,完成后不动床向健侧旋转机架,使两铅丝重合于光野中心的竖线,并且保证切线野切入肺组织厚度小于3 cm,因为当切入肺组织增加到3.5 cm时,大约有26%的肺体积被照射;同时对于左乳腺的放疗当切肺体积大于3 cm时,心脏受量会显著上升[3],如肺组织切入过多,可移动外切缘的铅丝,调整机架角直到符合切肺要求;此时机架角α即为内切角,同时也可定出外切角β(α+180°或α-180°)。

    1.2.3 当机架角旋至β角时,通过光距尺读出此时SSD,同时可以得出桥距为L=100-SSD[4],并利用简单三角函数计算出等中心平移和升床的距离为:S=EI=0.5Lcosα,D=AI=0.5Lsinα,如图1所示。

    1.2.4 将机降旋至0°并以A点为参考点,升床D和平移S,如此我们便将等中心准确定位于AB连线中点C,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两边SSD=50+L/2予以校验;将Y向井线上半部收回,下半部开至切线野的下界。

    1.2.5 分别在α和β条件下开好射野记下各种参数,包括照射野的长宽,α、β度数以及斜板角度。

    1.3 锁骨上半束野

    体位与床位保持不变,与胸壁切线野同一等中心照射,锁骨上野下界与切线野上界几何共线衔接,并且与光野中心横线重合,同时根据临床要求画出其余野界。

    2 剂量计算

    在实际计算中照射野的面积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但因此射野为不对称射野处方剂量等于按对称野计算得出结果再除以处方参考点的原射线的离轴比,若使用楔形板则应除以楔形板的原射线的离轴比[5];但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处方点有效深度难于准确测定的难题,在一般情况下笔者会依托三维计划系统给出相对合理的经验回归公式予以估算[6],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计算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会引起靶区剂量一定的不均匀,需要实时测量予以校正。现结合本院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①当定好切线野以后将机架回到0°,并将井线Y向下半部收回到其数值的一半,然后用较细的铅丝取出通过该井线投影所在的切线野中轴平面的轮廓,即大家所感兴趣的处方点所在的平面轮廓。②在确保桥距L不变的条件下将轮廓勾画在坐标纸上,如图2所示。③过O点作GH的中垂线OP,取OM等于射野宽的一半,那么笔者所取位于射野虚拟中心轴上的M点即为处方剂量参考点,而图中D1、D2即是要求的有效深度,这样便准确定下了有效计算深度,从而大大减少了由经验公式推算深度带来的剂量误差,当然取轮廓可以由很多方法,譬如用湿石膏绷带以及人体轮廓扫描仪,而本次使用的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实用的测量方法。

    注意:由于乳腺的半球形状及胸壁的弯曲,若不做组织补偿则靶区内剂量分布极不均匀相差较大,因此必须加楔进行组织补偿。

    3 体会

    乳腺癌在定位及照射技术方面,乳腺切线野采用SAD技术比SSD技术更准确,重复性好;而采用1/4照射射线底边线束平直,不存在射束发散,半影小,从而使肺组织受量区域减少,而且锁骨上野与切线野同体位,同中心点治疗形成完美的衔接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于体位变动及移床造成的剂量的空白和重叠,同时也加快了摆位速度和降低了劳动强度。

    4 结论

    以往切线野等中心定位方法较复杂,而且并不能将等中心精确定位于切线野入射点与出射点的连线的中心位置,给剂量计算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误差;同时在定位时通常需要用到其他辅助工具(譬如测桥距时往往用卡尺),造成不必要的额外误差,而本文所采用的切线半野等中心定位方法充分利用半野及机架旋转半径固定这些特点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只需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完成定位,既简单又准确。另外本文所采用取轮廓简单实用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有效深度测算带来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剂量计算的准确性,经临床验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李智华,李瑞英,王平,等.早期乳腺癌半野切线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1):53-54.

    [2]伍建华,管迅行,黄绍敏,等.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照射[J].癌症杂志,2001,20(2):216.

    [3]Nuran Senel Bese MD,Anusheel Munshi M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