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3期
编号:12118999
中医对石淋的认识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3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祖国医学对“淋证”中“石淋”的认识,从中医角度分析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总结历代医家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与治疗的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石淋;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025-02

    淋证,是肾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等膀胱激惹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1]。中医认为淋证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5种:即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故合称“五淋”。西医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病证可隶属其范畴之中,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本文主要探讨中医学“五淋”中“石淋”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则治法,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1 历史沿革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2],并且记载:“其病中热胀,小便黄赤,甚则淋。”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3]中称为“淋秘”:“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热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提示淋证是以小便淋漓不爽、尿道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指出了五淋的内容:五淋即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 、热淋也,现代中医临床仍沿用五淋之名。

    2 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4]隋·巢元方亦认为淋证系肾虚而膀胱热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