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42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陈军平
第1页

    参见附件。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4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 < 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声嘶2例(5%),头昏1例(2.5%),均症状轻微,未停止用药,且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疗效。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管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急性发作时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气管狭窄、气流受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根据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定义[2],支气管哮喘是气管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此过程的发生。在哮喘的定义中同以往的指南一样强调哮喘是一种气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气管炎症与气管高反应性、气流受限及呼吸道症状有关。

    目前全球公认的哮喘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3],2006版GINA提出哮喘的阶梯式治疗方案:中重度哮喘的吸入治疗可以选用大剂量吸入激素或选用低剂量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混合制剂,治疗3~6个月后根据疗效升级或降级治疗,由于大剂量吸入激素的潜在副作用,研制具有低副作用、少不良反应、高协同作用的混合制剂是必然的发展。本研究选择通过低剂量激素加长效β2受体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是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由丙酸氟替卡松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丙酸氟替卡松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的合成,减少β2受体的脱敏和耐受;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4],能控制和减轻哮喘的症状,无全身性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沙美特罗作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人体吸入过敏原后的速发与迟发性变态反应,减弱气管的高反应性,有效改善哮喘患者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两药配伍应用有协同作用,对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肺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作用。据有关文献报道[5],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改善生活质量优于任何单一成分作用,减少病情轻度恶化,比单用激素以低剂量获得完全控制更早。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不良作用,长期吸入导致积累,影响骨代谢,沙美特罗替卡松其中之一的成分是糖皮质激素,虽然有研究表明[6-7]:哮喘的长期药物控制是相当安全的,但仍需要对患者骨质的丢失进行监测,加强用药指导,既要达到治疗目标,也要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结果显示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既能很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复发,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患者易耐受、依从性好,又能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海燕.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J].海峡药学,2011,23(2):87-91.

    [2] 孔灵菲.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与治疗最新全球哮喘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4):255-258.

    [3] 胡江彦,何滨.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587-589.

    [4] 黄英,李艳,陈坤华,等.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肺功能及安全性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8):793-795.

    [5] 钟南山.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与联合吸入两种干粉剂治疗成人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