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2150
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心理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林琳 陈小寒 吴开文 胡晖晖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心理状况,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77例处于恢复期无主精神病患者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 结果 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SCL-90的因子分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 结论 无主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后虽病情处于恢复期,但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重视其心理的康复,以达到减少疾病复发,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同时呼吁全社会重视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

    [关键词] 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心理状况分析;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152-02

    无主精神病患者是指由入院时无法确认其身份与家庭住址、法定监护人等,只能由公安部门、救助站充当临时监护人的一类特殊精神病患者。随着无主精神病患者救助工作的日益完善,有许多街头流浪的精神病患者或滞留于医院,救助站无人认领的精神病患者,由“110”警察,“120”医护人员或救助站工作人员送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无主精神病患者虽经过治疗但仍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收治某三甲精神病院的无主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达到减少疾病复发, 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三甲精神病院2006年2月~2011年1月5年间收治的无主精神病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精神分裂症51例(66.2%);分裂样精神病26例(33.8%);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工娱、行为矫正等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81-94评分<30分,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有重大躯体疾病者。共评定77例,其中,男46例,女31例。

    1.2 方法

    1.2.1 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并指导他们填写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1]16-25,由评定者独立认真完成,将SCL-90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1.2.2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SCL-90的因子分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心理状况分析

    正如本文表1显示,无主精神病患者在恢复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SCL-90评定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在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显著,与许鹏等[2]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自知力恢复后,面临来自疾病及现实问题所造成的压力:(1)由于无主精神病患者缺乏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关爱和重视,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对疾病有一定认识而产生自卑感,不能与周围人群很好融入,造成沟通障碍,很难实现人际关系互动。(2)家庭经济困难。无主精神病患者大多家庭困难,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甚至基本的生活费用。所以造成一部分患者已联系到家属,而家属不愿将患者接回家而滞留医院。患者无归属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3)由于社会大众缺乏精神病基本知识,大多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回避或歧视的态度。(4)对疾病最终结局及长期用药所致副作用的担忧。(5)由于精神病的标签作用及担心疾病不能治愈,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婚姻等方面会受到影响。以上种种负性应激源,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

    3.2 心理干预

    3.2.1 认知疗法。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做好健康教育,对文化高的可深入细致地讲解,对文化较低的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的必要性, 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及症状、治疗、复发早期先兆、药物有关知识、维持服药的重要性等,使患者对治疗、护理有所了解,改变消极观念和不良认知,减轻自卑感,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同时结合工娱治疗等,鼓励患者参加病室内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分散疾病注意力,对表现好的患者给予物质及精神的奖励,使患者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3.2.2 心理支持。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应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关心、尊重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一种心理上的平等,尊重及信任感。寻找引起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帮助患者认识引起和使其症状持续的原因。征求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尽可能帮助其寻找亲人,取得家属的支持,利用家庭支持系统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

    3.2.3 社会支持。由政府专项专款建立救助体系,通过减免医药费,缓解经济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可减少家庭遗弃患者行为。扩大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改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就业机会,消除自我封闭状态,逐渐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3 小结

    由于无主精神病患者长期在外面流浪时缺乏亲人的关照,且文化水平低,对疾病缺乏认知,社会地位低,加之院外的特殊经历,很容易被人看不起,存在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急性症状缓解后心理干预治疗,可以促使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克服患者不良心理,树立生活自信心[3]。因此,我们在给予无主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无主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4-5]。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同情、关怀和照顾。护理人员必须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使其正确认知自己的疾病,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通过心理干预才能稳定患者的病情,恢复其认知功能,以达到减少疾病复发,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的目的,为回归社会做准备。同时福建省已开始建立社区医院监管重症精神病患者体系,由某三甲精神病防治院在职医护人员实行社区上门服务,定期为监管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大大减少了精神病患者成为无主的现象。为了让这些恢复期无主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家庭的关爱,医院多方帮助住院的无主精神病患者寻找亲人及地址,回归家庭。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加强全国精神卫生宣教工作,将各个环节-政府、社会、家庭各方权责明确下来,谴责和制裁遗弃患者的行为,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建立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精神卫生结构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的精神疾病康复体系[6]。呼吁全社会重视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减少歧视,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尊重、理解、善待精神病患者。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许鹏,刁焕伟,邹凤.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状况及对策[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