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48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席一榕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抗抑郁中药联合促动力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符合FD罗马Ⅲ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应用舒肝解郁胶囊2粒Bid、莫沙必利5 mg Tid。对照组40例单给莫沙必利5 mg Tid。两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临床症状评分、HAMD、HAMA评分评定疗效。 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3.04%、总显效率为84.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且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关键词] 舒肝解郁胶囊;莫沙必利;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88—02

    应用抗抑郁中药新药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满意,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34±1.72)岁;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9.86±1.6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感;(3)上腹痛;(4)上腹部烧灼感。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3 排除标准

    (1)内镜检查,首先排除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消化道恶性病变;(2)实验室、B超等检查,其次排除糖尿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肝胆胰病变以及某些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症状;(3)另外FD的症状与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的症状常常相互重叠或并存,需注意鉴别。

    1.4 给药方法

    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2粒,Bid,早晚餐后服用;莫沙必利5 mg Tid,餐前15~30 min服用。对照组单给予莫沙必利治疗。两组患者均每2周随访评估1次,疗程为6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要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损胃药物。饮食无特殊要求。

    1.5 观察项目及指标

    1.5.1 临床症状评分:(1)将上腹痛、上腹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8个症状因子,分别按严重程度计0~3分,判定标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需注意才能感觉到;2分为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生活;3分为自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按频度计0~3分,0分为不发作;1分为每周发作1~2 d;2分为每周发作3~5 d;3分为几乎天天发作或持续。

    1.5.2 FD情绪障碍评定: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工具。

    1.5.3 安全性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任何临床异常或实验室检查数据的明显异常,均予以及时评估以确定是否与药物作用有关,不良反应的确定标准:(1)症状严重程度比治疗后最高值减去基线分值≥2;(2)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50%。在入组前实验室检查各项目均在容许范围内。

    1.6 疗效标准

    以临床症状总分、HAMA及HAMD总分在治疗后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减分率>75%为临床治愈,50%~74%为显效,25%~49%为有效,< 25%为无效。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和精神情绪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精神情绪评分比较

    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1),见表1、2。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3.04%、总显效率为84.78%,对照组分别为20.00%、50.00%,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总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3。

    2.3 安全性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胃肠不适2例,口干2例,头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出现口干1例,腹泻1例,头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而且症状较轻微,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减轻或消失。治疗后复查心电图,复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据有关专家调查结果显示,消化不良的人群患病率为18.92%,约占内科门诊的11.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1]。F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尚未完全清楚。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目前认为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2]。临床研究提示抑郁焦虑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一项调查研究发现87%的F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包括抑郁、焦虑、疑病症,转换型癔病、社会应对不良等[3]。荟萃的循证医学资料显示,抗抑郁或抗焦虑药联合促动力剂治疗FD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并得到有关专家的共识[4]。

    中医认为FD的发生与情志不舒、脾胃虚弱有关。早期以肝郁气滞为主,病久则出现肝郁脾虚。肝郁是FD病理生理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舒肝解郁胶囊是国内首个经SFDA批准的抗抑郁中药新药。国内临床研究[5]报道,舒肝解郁胶囊改善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胶囊。对肝郁脾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和安全性[6]。

    莫沙必利是强效选择性5—TH4受体激动剂。能激动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TH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产生胃肠道的促动力作用,是治疗FD常用的有效药物之一。

    本组病例治疗观察结果证明,抗抑郁中药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63.04%,对照组为20.00%;总显效率治疗组为84.78%,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由表1、2分析可见,两组在第2周末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控制和改善,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第4周末达到最佳疗效。然而,对照组第2周末后临床症状减分不再继续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