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14961
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熊世才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两组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控制,同时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山西恒大制药有限公司)80 mg加入到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纤溶酶注射剂(多布瑞菲医药有限公司)200 U溶于25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 d 1次。一般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按《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进行评定[3]。轻度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显效:评分减少46%~90%;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18%。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86.2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IB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见表3。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血栓形成后的再次发生,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血栓的主要组成成分,一旦血小板被活化后即会释放血栓烷A2(TXA2)等花生四烯酸产物,引起血液凝固,造成的血栓形成[4]。患者出现脑梗死后会出现脑血流不畅甚至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现象,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另外,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除了会引起血浆黏度增高以外,还可以造成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奥扎格雷钠是为血栓烷(TX)合酶抑制剂,能阻碍前列腺素H2(PGH2)生成血栓烷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PGH2转向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用以合成PGI2,从而改善TXA2与前列腺素PGI2的平衡异常,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从而使血栓形成受到抑制,还可使红细胞压积降低[5]。纤溶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能够使FIB降解成小分子可溶片段,进而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含量降低,产生去纤维蛋白效应,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而产生抗血栓的功能。故将两药合用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黏度,改善脑微循环[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室指标显示,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两药合用能够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单一的奥扎格雷钠治疗。

    综上所述,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好,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伍嘉坚. 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47例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0,29(10):96.

    [2] 万玉生. 奥扎格雷钠联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