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7期
编号:12315016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方法 采集950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 结果 对950份血液标本进行总体分析,其中含血清标本650份、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经过分析,不合格标本主要由5种原因造成,分别为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 结论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血液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088—02
, 百拇医药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针对目前的疾病的分析与诊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评价疾病诊断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1],可为临床血液检验的诊断标准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但与此同时,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临床诊断也起到极大的影响,导致结果也存在较大的误差。笔者对本院临床950份血液样本经过系统分析,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更有利于临床的诊治,为临床提高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1月采集950份来本院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0例,女性470例;年龄18~40岁,平均(25±2)岁。所有检验标本均由专门医护人员采集和处理,保证样本的可行性。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每天有专门医护人员负责对所选择的标本进行科学、细心的比对,筛查,确保所研究的样品符合临床所需的检查项目,并对标本中有无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分析,判断标本的可行性及是否符合标准。并对存在问题及不符合标准的样本进行详细记录,对找出原因,通知其所采集科室进行重新采集。

    2 结果

    2.1 样本总体分析

    本研究中针对950份血液标本,其中含血清标本650分,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

    2.2 不合格样本分析

    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以下5种: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与否决定着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在临床检验中,常见的不合格血液样本现象有:(1)溶血,是干扰临床检验准确性的最常见因素之一,溶血的标本中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因此不能反映原始标本的实际含量,溶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和抽血器具不合格所致;(2)凝血,其主要原因是在采集过程中对血液标本进行振摇或是未使用抗凝管;(3)错用抗凝剂,主要是检验人员对抗凝剂的使用原则的熟悉程度不够所致;(4)量的误差[2—5]。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对患者病因的准确确定要依靠正确的血液标本检验数据,血液标本检验数据可以反映患者当时的病情,并且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关键是血液标本的采集,是血液样本分析前最为重要的阶段[6—8],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与标本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采集标本的不合格势必会引起检验结果的偏差,从而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不正确,最终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要采取以下措施:规范操作过程,选派技能熟练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处理血液标本过程中发生溶血现象;避免凝血的操作方式是使用抗凝管,并轻轻颠倒样品管,若发现凝血现象,要重新采集;为避免错用抗凝剂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进行抗凝剂使用原则的培训,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出错率。
, 百拇医药
    总之,血液标本采集的正确操作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若样本不合格,则会导致检验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从而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正确诊断,最终导致无法针对性地治疗。因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意义重大,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责令医护人员重新采集。必须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的标准规范,严格监督采集后的任一处理环节,尽可能地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地断依据,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续微,赵旭,单洪丽,等. 3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587—589.

    [2] 钟步云,杨大干,杨荣伟. 条形码新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63—65.

    [3] 邱燕青,曾建英. 浅谈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6):45.
, 百拇医药
    [4] 袁慧,曾小丽,将朝晖,等. 2003~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6(6):69.

    [5] 曲桂清. 69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30—131.

    [6] 苗保华.缺陷血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274—275.

    [7] 高亚英,王晓明,蒋冬青.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J]. 交通医学,2002,16(1):84.

    [8] 杨培琴,刘敏.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9—90.

    (收稿日期:陈2012—06—15 本文编辑:陈 俊), http://www.100md.com(李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