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208
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张荣飞 吕云罡 王瑞军 李帆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说明64排螺旋CT在急诊检查中合理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平片、64排螺旋CT多种重建图像,发现MPR、VR在急诊诊断中具有平片及普通CT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果 53例经64排螺旋CT扫描重建后所有病例均发现了骨折,其中有5例鼻骨DR侧位平片未见明确骨折者。经MPR重建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空间移位、重叠程度,而且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具体数值,而VR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出骨折线的走形方向、骨碎片的数目及与邻近组织的空间关系。 结论 在急诊检查中合理利用64排螺旋CT的各项重建技术不仅可以避免漏诊情况的出现,而且也可以为临床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出严谨的治疗方案提供出足够多的影像依据,因此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做为急诊影像检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04-03

    颌面部外伤,是人体损伤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由于其解剖结构存在许多复杂的正常缝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准确的做出诊断尤为重要,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多层面多方位观察受损伤组织,为影像医师提供出更好的诊断依据,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减轻医生的心理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0月(其中部分资料为作者在原单位收集的资料)资料完整的颌面部外伤骨折53例;其中鼻骨骨折12例,眼眶骨折27例,颧弓骨折5例,复合性骨折9例;年龄16~65岁,8例为坠落伤或拳击伤,其余均为交通事故伤。

    1.2 仪器与方法

    本科使用的是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VCT64排螺旋CT扫描机,所有患者扫描范围从颈4至颅顶;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由足向头侧扫描,扫描速度0.5 s/r,螺距0.984 mm,层厚5 mm,减薄至0.625 mm传至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除常规轴位外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二维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R)重建技术。

    2 结果

    12例鼻骨骨折中其中5例鼻骨DR侧位片未见异常,但经64排螺旋CT扫描重建后发现鼻骨粉碎性骨折见图1~2;27例眼眶骨折中眼眶单侧内侧壁骨折21例见图2~4,两处以上骨折6例,单纯颧弓骨折3例,伴其他骨折2例;复合性骨折9例中三处骨折的6例,三处以上的3例见图3,通过64排螺旋CT轴位薄层;冠矢状位重建后,能立体直观地显示眶下壁、下颌骨、视神经管等平片和普通CT难已显示的隐匿、复杂性骨折见图5~8。

    3 讨论

    本组病例眼眶骨折27例(27/53,占50.9%),其中又以内侧壁骨折最多21例(21/27,占77.8%),这与眼眶内侧壁(即筛窦纸板)非常薄,当暴力作用于眼眶通过具有弹性的眼球液压传递,使眼眶均匀受力,此时纸板最薄,因此骨折发生率最高[1]。

    筛窦纸板骨折以凹陷型最为常见,21例眼眶内侧壁骨折中有12例,占57.1%,这与荣冰水等[2]的报道基本相吻合;笔者认为64排螺旋CT不仅在发现骨折中有着巨大优势,同时在诊断两断端成角、错位、内陷或重叠更直观全面、具体。有资料将眼眶内侧壁骨折分为线样骨折、凹陷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2],本文粉碎性骨折大多在三处以上,且骨质明显不连续,有形态不规则碎骨片,通过局部凹陷缺损区可见少量框内脂肪突入。

    眼眶内侧壁骨折由于与邻近筛窦相通,常常框内伴有积气影,眼内直肌挫伤[3]表现为增粗、扭曲,其边缘不光滑,有时会嵌顿于凹陷的筛窦内,窦腔内可见外伤性渗出。

    本组12例鼻骨骨折,5例(41.7%)DR侧位片未见明确异常[4],后经63排螺旋CT检查三维重建发现有骨折,其中1例因当时平片阴性,后1周局部消肿后患者发现鼻根部明显异常,复查螺旋CT有粉碎性骨折,后形成医疗纠纷。鼻骨突出于面部中央通常面部外伤时最多受累及,传统影像检查常为鼻骨侧位片,但由于侧位片两侧鼻骨相互重叠,这对纵行无错位、塌陷及微小的骨折由于受健侧鼻骨的遮挡,极易漏诊,而对于复合性骨折,鼻骨侧位无法辨认上颌骨、上颌骨突、鼻腔和鼻中隔、邻近眼眶骨的具体状况,特别对上颌骨额突骨折和鼻颌缝分离均易漏诊[5]。本组经64排螺旋CT扫描重建后不仅全部发现有骨折,同时三维重建很好地显示了鼻颌缝、上颌骨额突[6]、鼻尖部的缝间软骨、泪骨及鼻泪管等正常结构,这对于外伤后确定是否有骨折非常重要,这也是平片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说对颌面部外伤采用64排螺旋CT做为常规即可以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有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是目前诊断颌面部外伤的最佳方法。

    颌面部复合性骨折常损伤严重,并多伴有颅脑损伤,因此检查时不宜搬动[7],笔者采用一次性颅面部螺旋扫描即减少了患者的不必要的搬动,又节省检查时间;一次检查就可完全获得全面影像信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诊疗、手术方案提供影像依据,为急救赢得了时间。本组9例复合性骨折患者均采用螺旋一次性扫描,其中2例右眼眶、视神经管、上颌窦前后壁、颧弓多处骨折;1例下颌骨骨折见图6,3例有副鼻窦积血,3例眼眶积气,但发现同时伴有脑内血肿、视神经损伤的危急病症,所以同时进行了颅脑及眼外科的紧急处理,这样通过螺旋CT一次扫描为临床治疗的先后次序有一个整体了解和规划,避免了避重就轻延误病情。复合性骨折经三维重建大部分骨折均为粉碎性,本组9例中有8例,占88.9%,颌面外科医生可以根据三维重建合理选择路径,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组有4例经影像医师提供的三维重建图像,手术经开放伤口入路结合附加手术切开进行复位达到了事倍功半的奇效,同时也证实了术前关于复合性骨折的诊断。充分显示螺旋CT在颌面部的应用价值[8]。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检查中,因其扫描速度快,体位要求简单,和其特有的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为颌面部骨折提供直观,逼真的立体图像,被目前公认为颌面部外伤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测方法,原始轴位配合MPR成像可以完全为影像科医生提供多方位的诊断依据,减少了不必要医疗纠纷;同时VR由于立体形象简单易懂,能够充分显示骨折的空间状态,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时能较好地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同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魏军培,刘善平,赵新刚,等. 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9(6):505-506.

    [2] 荣冰水,陈巨坤,迟淑贤. 眼眶外伤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附246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5(5):361-362.

    [3] 刘旭东,唐小峰,周承涛,等. 眶内壁骨折的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1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