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9期
编号:12686817
镇痛分娩中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9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本院实施镇痛分娩的初产妇中无椎管麻醉禁忌证、经产科彩超及入室胎心监测、无应激实验或宫缩应激实验评估均无胎儿宫内窘迫及慢性胎盘功能不良表现[3-4],并排除合并有脐带、羊水、产力、头盆不称等干扰因素者560例,其中,分娩镇痛后出现胎心变异-重度胎儿窘迫者140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异常的42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当产妇进入临产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给予人工破膜,以排除有羊水污染的可能,并有加强宫缩的作用[5]。见羊水清亮者给予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在宫缩节律的间歇期缓慢注入麻醉药(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5 μg)2 ml,并硬膜外腔留置头端硬外导管3~4 cm,取交替左、右侧卧位控制阻滞平面在T10以下。产程较长再出现疼痛时,经硬外导管追加含 25 μg芬太尼的0.15%罗哌卡因8~10 ml,以维持镇痛效果,如宫口开大8 cm后将不再追加[6-7]。给予全程连续胎心监护及产妇心电监护。

    1.3 判断标准

    重度胎儿窘迫:①胎心率进行性下降100次/min以下者;②正常宫缩下,连续出现晚期(延长)减速(LD)达15 min以上;③有逐渐加重的可变性减速(VD)者;④LD或VD合并细变异减速消失者[8]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