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408008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王健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0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颅脑海绵状血管瘤(CCH)发生于中脑10例,桥脑13例,延髓7例。临床发作方式分为突然发作和静止发作2种类型。MRI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占75.5%,T2WI为等或高信号,占84.5%;T1WI、T2WI呈混杂高信号,占36.8%;T2WI瘤周有低信号环,占17%,SWI呈现完全低信号、"铁环征"、"爆米花征"及"蝌蚪征"。25例行Gd-DTPA扫描,显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WI、GRET2*序列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脑干 海绵状血管瘤 MRI

    【分类号】R445.2;R743.3

    颅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hemangioma,CCH)属于隐匿性血管畸形,是青壮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75%位于幕上,25%位于幕下,脑干CCH较少见。随着MRI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SWI、GRET2*等序列的应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有所增加。本文搜集2006年6月~2012年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