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707370
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用药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5日 邓爱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硬膜外阻滞被认为是分娩镇痛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观点认为应在宫口扩张>3 cm才开始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因过早实施分娩镇痛会使潜伏期延长甚至停滞,或增加剖宫产率。近年来有关潜伏期分娩镇痛是否可行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数回顾性研究表明较早地开始分娩镇痛可能会抑制必要的疼痛反射而减弱子宫收缩、减慢宫口扩张速度,从而影响产程,可能会增加剖宫产率[5]。王莉等[6]的研究表明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安全可行还可缩短产程;Liberman等[7-8]认为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增加剖宫产率;李京霞等[9]研究显示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增加了器械助产率。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结论可能与分娩镇痛用药剂量及种类有关。本研究中A组的镇痛效果与B组相似,但强于C组,可能是因为C组硬膜外注射完1%利多卡因实验量后没有及时追加负荷量,而B组追加5 ml PCEA泵液作为负荷量,使镇痛效果得到保证,但剖宫产率又增加了,可能的原因是潜伏期的宫缩强度大部分较弱,运用过多的局麻药对子宫收缩有抑制作用,致使宫缩乏力;各组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跟器械助产的风险比剖宫产大,家属及医生更愿意接受剖宫产有关;A组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B、C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