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647566
从痰湿体质角度探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22期
     2 NAFLD与痰湿体质的相关性

    2.1 痰湿体质概念

    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个体相对稳定的病理体质。痰湿体质是在遗传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异常,气血津液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所成,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6]。

    2.2 痰湿体质的形成因素

    痰湿体质的形成取决于先天因素,并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7]。《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痰湿之生,与肝脾肾三脏衰弱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脾气虚损。《医学实在易》中云:“素禀之盛,由于先天……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痰湿颇多。”元代王在《痰证》中亦指出“父母俱有痰疾,我禀此疾,则与生俱生也。”《杂病源流犀烛》里有:“饮啖过度,好食油麦猪脂,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痰。”《吕氏春秋·尽数篇》则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凡此,说明先天禀赋和不良生活习惯与痰湿体质的关系密切相关,先天禀赋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饮食起居是影响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8]。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忧思郁结、情志失调,或安逸过度、药物作用,年老体衰及他病迁延等均可导致NAFLD的发生[9]。

    现代研究表明,痰湿质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质,高密度脂蛋白及亚组分水平、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痰湿质显著低于非痰湿质,痰湿质者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10]。痰湿体质是代谢综合征产生与发病的内在基础,通过调整痰湿体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目的[11]。

    2.3 痰湿体质的特征

    王琦认为痰湿体质的特征如下:①形体特征:痰湿体质之人多体型肥胖超重、肢体不爽、身重、脘腹胀满、胸闷、胸脘痞闷、恣食肥甘厚腻、纳呆食少、痰多、口黏腻或甜、口干不欲饮、带下淋漓而难愈、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微浑[12]、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多濡或滑;以痰湿内蕴为主要特征,并易引起痰湿证的体质状态[13]。②心理特征:痰湿质与五大人格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痰湿质人群个性具有偏内向、情绪稳定、更易随和的特点[14]。③发病倾向:痰湿体质与NAFLD、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胸痹、脑卒中、哮喘、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密切相关[15]。

    2.4 NAFLD患者以痰湿体质最为多见

    NAFLD可归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与中医学“痰证”“饮证”“瘀血证”等密切相关[16]。痰湿体质是NAFLD最重要的病理基础。NAFLD患者的临床表现,从相关临床文献分析研究显示,痰湿质和湿热质在NAFLD中占大多数,或成痰湿蕴结证,或与肝胆湿热证有关[17]。

    《仁斋直指方·火湿分治论》曰:“肥人气虚生寒,寒生痰,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痰湿体质多于肥胖有关,而患NAFLD的人多形体肥胖、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容易疲劳、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或弱,更有甚者查出血脂偏高。从脾论治,健脾化湿燥痰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壅滞于肝,是本病重要发病机制[18]。由于湿性黏腻停滞,易滞留体内,胶着不化,痰湿体质之人的病势往往会更加缠绵不解,如一个NAFLD患者同时也是一个痰湿体质,正因为其机体内的特殊性、易感性和倾向性,往往比非痰湿体质的人更容易罹患,湿郁化热,痰湿入于血脉,与血互结,流走全身,痰瘀相搏并且由轻度NAFLD变为重度NAFLD,痰湿体质主导NAFLD的转归[19]。

    3 NAFLD的治疗

    3.1 NAFLD的“从体论治”

    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体质决定健康状况。对痰湿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是NAFL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20]。NAFLD患者痰湿体质居多,体质辨识后,以其体质特征为核心,在未病或疾病萌芽阶段,祛除病因,调畅情志,疏肝健脾、通过服用化痰利湿药物,适量运动,将体内痰湿消除,在未发病阶段或发病后未转化的前期,来预防NAFLD的发生和防止继发肝纤维化、肝硬化。调整改变痰湿体质而为“平和质”,降低发病率以“因人治宜”“治病求本”,是中医体质学说所追求的“治未病”“从体论治”的最高境界。

    3.2 NAFLD的治疗方法

    痰湿体质的NAFLD患者,痰湿致病因素为发病的关键环节,从其痰湿体质入手,与辨病、辨证相结合,对证治疗,标本同治。在用药方面,针对其痰湿体质状态决定药物和药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①中药调理:痰湿体质人群以痰湿之邪凝聚、脾失于运化为特点,治疗以健脾祛湿为大法[21]。《丹溪心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李中梓《医宗必读》云:“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在形成痰湿状态的前期,单纯痰湿体质,患者仅表现出咯吐痰涎,舌淡苔白而润,或无明显临床症状,甚至无任何不适,仅轻度NAFLD者,重在调理脾胃,祛湿化痰,疏通气机。脾气健运,运化有度,则水谷精微归于常,无聚湿生痰之虞,可用燥湿运脾的平胃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化裁,选药苍术、白术、茯苓、佩兰、砂仁、厚朴、陈皮等为主。兼阳虚者,加用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加减调理;兼血瘀者,加用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加减调理;兼气滞者,加用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加减调理。中期痰湿内阻、湿热蕴结,治以祛湿化痰、清利湿热、健脾疏肝,代表方如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等;晚期湿浊内阻、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治以活血化痰,代表方如膈下逐瘀汤等[22]。同时在辨证遣方用药基础上,酌情选用具有明确治疗NAFLD药理作用的中药,如泽泻、首乌、山楂等[23]。②运动调理: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通过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适当运动,调畅气血,增强体质,痰湿之邪就不易留滞[24]。③饮食调理:饮食要平衡,五味要兼顾;对于痰湿体质者,不宜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选择具有健脾利湿功用之食物,可服芡实莲子粥、山药薏米粥、冬瓜薏米汤、山药木瓜粥以祛逐痰湿,宜食山药、赤小豆、白扁豆、冬瓜、海带、海藻等利湿健脾食品等,戒烟限酒。④情志调摄:痰湿体质者,要保持情绪愉快,保持肝脾等脏腑功能协调,促进水液正常代谢,缓解痰湿症状;琴棋书画,排解烦恼;休闲娱乐,消除压力;读书学习,寄托情思,调节情绪,稳定情志;这样心情就会舒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康凤河等)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