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630845
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评价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变化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5)。 结论 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短,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掌侧入路;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31-03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1],致伤原因多为外力引起,骨折的损伤范围在桡骨远端2~3 cm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2]。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端移位比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就要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通常根据骨折的部位及类型选择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3-4]。本研究探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6~65岁,平均(62.2±7.8)岁;致伤原因:跌伤31例,交通伤29例,运动伤5例,其他原因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5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拍片和腕关节三维CT检查确诊,骨折按AO分类分为B型和C型:其中B2型5例,B3型8例,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29例。对照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36~65岁,平均(62.3±7.7)岁;致伤原因:跌伤26例,交通伤21例,运动伤3例,其他原因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43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拍片和腕关节三维CT检查确诊,骨折按AO分类分为B型和C型:其中B2型4例,B3型7例,C1型10例,C2型11例,C3型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全麻或臂丛神经局部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常规止血带止血,前臂完全旋后置于手术台上。于前臂远端做一切口,经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间隙进入,桡侧屈腕肌向尺侧牵拉,桡动脉向桡侧牵拉,显露旋前方肌,剥离部分肌肉,显露骨折断端。扩大切口超过腕横纹,切断部分腕横韧带,纵向牵引撬拨复位,尽量使桡骨远端长度和骨折面恢复平整,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和下尺桡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将塑形的T形钢板置于桡骨远端掌面,通过拉力螺钉将钢板固定于桡骨。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和关节面情况良好后,依次由尺侧至桡侧、由远及近固定锁定螺钉。将皮瓣向桡侧牵拉显露桡骨茎突,将弧形钢板贴附于桡背侧,植入锁定螺钉,再次透视确认无螺钉进入关节腔。被动活动腕关节,检查固定的稳定性并排除螺钉误入关节间隙的可能。确认无异常后修补旋前方肌,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桡骨远端背侧入路,自腕背Lister结节向近端延伸80 mm左右。向桡侧牵拉到合适位置后切开部分关节囊,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探查掌侧的碎骨块,骨折复位,清洗消毒,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变化情况(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握力、桡骨短缩、关节面骨折块台阶)。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从残留外观畸形、患者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等方面综合评价评分,具体为:优<2分,2分≤良<9分,9分≤中<21分,差 ≥21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

    所有患者伤口均在Ⅰ期愈合拆线,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5±2.4)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7.2±2.7)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9.2%;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余春富 蔡祥春 张跃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