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600946
机械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6期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急诊行心肺复苏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42.3±5.7)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7岁,平均(40.9±5.5)岁;所有患者均为心脏骤停患者,其中颅脑损伤14例,心脏疾病11例,严重电击伤6例,失血性休克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有机磷中毒9例;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33例、院内27例,抢救前心脏停跳时间5~15 min;排除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时间、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依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4]。对照组采用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深度为4~5 cm,按压同时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氧浓度100%,潮气量7 ml/kg,呼吸频率10/min,2人操作,每5分钟轮换一次[5]。观察组入院后立即采用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在1 min内安装好萨勃心肺复苏机行机械心肺复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