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599410
中医辨证治疗白塞病举隅(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7期
     [摘要] 中医认为白塞病的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肾阴虚弱,肝肾亏损,加之后天失养,兼感受湿热毒气或因热病后余热未尽,湿热毒邪内蕴于肝经和脾经而致病。针对典型的白塞病给予中医药清热除湿、凉血解毒、通络活血等辨证施治法,治愈后随访未复发。本组患者对症施治,组方合理,收效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中医;辨证治疗;白塞病;举隅

    [中图分类号] R5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b)-0129-03

    白塞病又称白塞综合征,即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眼、口和生殖器发病外,还可引起皮肤、血管、消化道、关节等多系统损害[1],严重者可累及神经系统[2]。本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低热史、针刺实验阳性等典型症状[3]。土耳其皮肤科医生Behcet于1937年首次报告并命名了该病[4]。根据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2006年新制订的白塞病诊断标准(ICBD)6项指标,评分均3分以上即确诊,诊断敏感度98.2%[5]。目前所采用的西医疗法主要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免疫抑制剂为主,长期应用存在严重不良反应[6]。

    本病属于中医“寒疡”“阴疮”范畴,与中医学记载的“狐惑病”症状类似。中医文献认为本病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症治》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