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769194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6期
     2.2 专病专方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上主要以健脾和胃、温补脾肾、清热利湿、消积导滞为主。邓素萍等[16]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脾虚有关,而标实则体现在湿邪偏重及气滞血瘀方面,故对于脾虚兼有血瘀的溃疡性结肠炎,予以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为君,具有健脾补气、托毒生肌的作用;臣以茯苓、白术、党参,白术健脾燥湿、补气助运,茯苓健脾渗湿,其中黄芪和党参相须为用,黄芪透达肌表,党参长于止泻,一表一里,相互作用,起到益气健脾的功效。对照组则采用柳氮磺吡啶片1 g/次,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2%,结果显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黄新贻[17]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也与外邪入侵、肝脾受损、肠道阻塞有关,可采用三白理肠汤治疗,其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败酱草清热凉血、祛瘀排脓,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行气止痛,防风疏肝健脾、胜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肠导滞、疏肝健脾之功,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且观察组1年后的复发率为3.33%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