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984229
名老中医张兆元应用五苓散治疗头晕及脑血管病的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33期
     脑神经胶质瘤为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该患者为脑神经胶质瘤γ刀治疗术后,水饮上泛清阳,故见头晕、健忘、眠差;大病及手术之后,元气大伤,血虚寒厥,故见有四末不温、手麻及手胀、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故治疗以温化寒饮,养血通脉。处方以五苓散合当归四逆散。

    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其中,茯苓、猪苓、泽泻三者皆为淡渗利水之品,茯苓:淡渗利湿,为肾以及膀胱经通利水道。李时珍言:“茯苓最能体现《内经》所谓‘饮食入胃,游溢特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5]。”猪苓:入肾、膀胱经,功专于行水。泻三焦之水湿。《本草思辨录》称:“《本经》猪苓利水道,茯苓利小便,泽泻消水;《内经》三焦为水道,膀胱为水腑,肾为三焦膀胱之主。合两者观之,得非猪苓利三焦水,茯苓利膀胱水,泽泻利肾水乎[6]。”泽泻:陈世铎《本草新编》称:“膀胱之水不能下通,本于寒者少,由于热者多。盖膀胱无火乃水闭,有火又水闭也。泽泻用之于五苓散中,虽泄水,实泄火也,因其为泄火之味,所以用之出奇。不然,二苓、白术泻水有余,又何必惜重泽泻乎[7]。”三者合用,茯苓泻膀胱之水湿,猪苓泻三焦之水湿,泽泻泻肾中之水湿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