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3052343
羟考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结肠镜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13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开始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操作结束至呼之可应时间)、异丙酚用量、操作中镇痛效果、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异丙酚用量: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95%可信区间(95%CI)[3];术中情况为心电监护仪记录,每5 分钟记录1次,取平均值;操作中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越平稳,镇痛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的比较

    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异丙酚用量的比较

    羟考酮组的麻醉成功时剂量、苏醒时剂量及EC50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羟考酮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临床上结肠镜通过全结肠直视观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