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8期
编号:13272733
边支支架微突T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
     [Key words] DK-Crush; T-stenting with small protrusion; Clinical efficacy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因手术成功率低术后并发症率高,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介入治疗(PCI)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1]。随着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的应用及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分叉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尽管如此,分叉病变仍是PCI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研究认为,改良的DK-Crush技术最终对吻球囊的成功率高,支架内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率低,一度成为真性分叉病变的首选术式[2]。但是,DK-Crush技术所用的器械较多,治疗费用高,手术曝光时间长,造影剂使用量大,对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现在观念应遵循简单安全有效的原则,基于上述原因,现在大多数介入医生采用必要支架术(provisional T-stenting)衍生而来的TAP技术(T-stenting and small protrosion technique)作为分叉病变的初始术式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