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28133
有效抗病毒是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的关键(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期
     首选强效安全性好的药物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任红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好?》的报告。任红教授说,REVEAL研究证明HBV DNA病毒载量越低,远期肝癌风险就越低,通过抗病毒治疗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消除了HBV诱导的坏死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从而降低了肝癌风险。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只要诊断为HBV感染,患者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都应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要选择强效抗病毒、低耐药、安全持久的强病毒抑制治疗方案。

    任红教授还介绍说,近20年来已有多种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获批进入临床使用。包括1998年批准的拉米夫定(LAM),2005年批准的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2006年批准的PEG-干扰素,2007年批准的替比伏定(LdT),2013年批准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2018年11月刚批准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新药上市时间不仅更短,疗效更是优于早期上市药物。如TAF与TDF相比,临床用量减少10倍,给药后血浆替诺福韦(TFV)在全身血浆中的平均暴露量降低89%,减少了身体毒性。体外试验表明,TAF在人体原代肝细胞内产生的二磷酸替诺福韦(TFV-DP)的浓度是TDF的5倍,TAF直接“靶向”肝脏,进一步提高了抗病毒疗效。

    108号研究和110号研究是两项有关TAF的全球多中心临床三期注册研究,研究涉及1632名初治和经治的成年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