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22344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5期
     [摘要]目的 探索咽鼓管球囊扩张术(PTCA)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鼓膜置管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咽鼓管PTC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瓦氏动作(Valsalva)、气导听阈、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3、6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导听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发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咽鼓管PTCA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6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162-03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反复性高、病程长、难治愈、发病急骤等特点,早期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等,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增加致残率,加重耳损伤。目前常用手术治疗[1]。早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能消除中耳黏膜炎症反应,减轻鼓室内负压,引流中耳积液,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整体疗效不佳[2]。部分学者提议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PTCA)治疗,其不仅能弥补传统手术不足,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咽鼓管负担,降低中耳通气管过早脱出、鼓室再次积液等概率,减轻对机体创伤性[3]。而本研究旨在探索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偶数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60岁,平均(51.86±4.19)岁;病程11~31个月,平均(19.35±3.19)个月;病变部位:27例为左耳受损,23例为右耳受损。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1~61岁,平均(51.52±4.22)岁;病程10~30个月,平均(19.35±3.19)个月;病变部位:28例为左耳受损,22例为右耳受损。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者自愿加入;②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且均属于复发性;③均有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有抵触情绪患者;②先天性耳廓急性或听力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对患者行表局麻手术,首先对鼓膜前下方进行弧形切开,将鼓室内分泌物全部吸净(用吸引器),并将T型中耳通风管放置在鼓膜切口处。观察组采用咽鼓管PTCA治疗,对患者行局部麻醉(导入润滑剂),为了收缩鼻腔,可用1∶1000的肾上腺素,且维持5 min,用鼻内镜检查鼻腔情况,在咽鼓管鼻咽口置入导管,并导入导丝,进行加压(水泵形式),打胀球囊,缓慢加至10 atm,维持2 min,随后进行水泵减压,负压吸引,将导丝和球囊退出后,吸出分泌物,若无异常现象,便可结束手术[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瓦氏动作(Valsalva)、导听阈、气导听阈、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5]、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水平时间。

    总有效=显效+有效。显效:患者咽鼓管功能和听力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Valsalva动作难度降低>50%,咽鼓管、听力功能恢复>50%,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咽鼓管、听力、症状均无改善和恢复趋势[6]。

    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采用ETDQ-7量表)[7]:主要包括耳内疼痛感、压力感、堵塞感、轰鸣、听声闷胀或含混不清、水泡破裂声、不适感等情况,每项评分为0~7分(几乎没有影响~严重影响)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症状恢复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积液、耳鸣消失时间,鼓膜愈合、听力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前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术后1、3、6个月后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兩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5两组各指标恢复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Valsalva、导听阈、气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Valsalva、气导听阈低于对照组,导听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http://www.100md.com(李宏斌)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