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1期
编号:13416946
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1期
     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TEG检测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瘀斑、穿刺部位渗血、伤口局部渗血及血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随着临床科学技术的发展,AKI的发病机制、病生理研究已经有大量的报道证实。目前,AKI在ICU的发病率呈进行性增加,特别是高龄患者,合并症的增加,病死率也相对升高。目前研究发现,儿茶酚-O-转甲基酶基因是AKI发生的先天性危险因素[6]。根据病因进行区分,AKI共分为肾前性AKI、梗阻性肾病、造影剂肾病、肾小球疾病及藥物性AKI等[7-8]。由于AKI起病急、发展快,其发生原因往往结合基础性疾病的发生,如严重感染、休克或低灌注、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均导致AKI的急性发生,目前脓毒症休克被证实是AKI的主要病因,其次术后感染、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及药物副作用也是AKI发生的重要因素。

    AKI的治疗以快速寻找可逆性病因,并以保护肾脏功能防止肾单位损伤为主要目的进行治疗,临床上需要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水-电解质平衡,从而进一步控制疾病的进展[9-1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有效治疗AKI,主要治疗方式以肾脏替代性治疗(RRT)为主要方式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