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7期
编号:1340611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7期
     [参考文献]

    [1]尚跃丰,李家瑞,张继翱,等.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5):538-543.

    [2]薄禄龙,卞金俊,邓小明.2016年脓毒症最新定义与诊断标准:回归本质重新出发[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3):259-262.

    [3]宋中海,高辉,卢纯,等.血清降钙素原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CD64对脓毒症病情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J].临床荟萃,2018,33(7):568-574.

    [4]许剑云,许福祥,朱一川,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动态监测对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2):130-133.

    [5]卢星文,吴阳,张东辉,等.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0(6):483-485.

    [6]张培杰,许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和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7):642-647.

    [7]崔久庆,刘秀娟,滑立伟,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脓毒性休克 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31(9):1267-1270.

    [8]杨建华,王旭,张安强,等.创伤脓毒症风险预警诊断和预后评估模型建立与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5):447-452.

    [9]朱丽丽,师东武.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白细胞介素-18在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8):718-722.

    [10]张芳晓,章志丹,马晓春,等.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水平及临床意义: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2):122-126.

    [11]邓秋明,陈爱和,尚东,等.Bcl-xL及Bax表达变化在大黄素影响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129-132.

    [12]张芳晓,章志丹,马晓春,等.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8):752-755.

    [13]赵倩,谢月群,张涛,等.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7):937-943.

    [14]徐兴凯,张连东,谭美春,等.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3):267-269.

    [15]陈洁,周小洁,王晓蓉,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 20(5):533-537.

    (收稿日期:2019-05-28 本文編辑:祁海文), 百拇医药(罗惠君 武书果 杜治祥 张卫星)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