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0期
编号:13444333
雌激素的中药药性(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
     2雌激素的中药药性

    2.1四气

    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病理变的作用倾向[5]。其中温与热、凉与寒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就四气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两性之分。药物的寒热药性是由其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反应总结所得,一般认为凡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凡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

    从生理角度分析,中医理论认为女性月经周期中的经后期,即月经干净后至经间期前为阴长期,此期初时阴血不足,随后肾水、天癸、阴精、血气等渐复至盛,呈重阴状态。此期对应的是现代医学中的卵泡期,特点是雌激素分泌量随优势卵泡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高,直至排卵前高峰。从病理角度分析,中药人工周期即用中药将被打乱的月经固有周期进行调整和重建的过程。各医学大家均有中药调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起来,大多中药人工周期的治疗原则均是经后期以补阴为主,以阴精的恢复为第一要义;经前期以阳气的增长为主,宜温补阳气。谈勇教授师秉承夏桂成教授在调周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女性生殖周期内分泌激素调节理论提出滋阴与补阳中药序贯的治疗方法,并应用于辅助生殖周期中,取得良好疗效[6],这与西药人工周期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有异曲同功之妙。再如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中以肾阴虚证患者最为多见,这与前述阴血不足对应雌激素水平低相符,此证多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烘热汗出、失眠多梦、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证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