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25
编号:13809977
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肾病患者存在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其中本虚为肾、脾气虚,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气血阴阳俱伤;标实为瘀血、浊毒[6-7]。根据基础疾病的病机表现,认为动静脉内瘘是在反复穿刺下损伤脉络,出现皮下瘀斑、局部红肿等临床症状,其病机在于浊毒内阻、气虚血瘀,或血脉失养、气虚血亏,或血运无力、瘀滞不行,从而导致瘀血阻络[8-9]。故中医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为原则。

    耳穴压豆是中医外治法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口问篇》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上结于耳”。耳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耳廓与十二经脉间存在密切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处均有相对应的固定穴位,而耳廓上穴位可作为针灸的刺激点,刺激耳穴有助于调节相关经络功能,达到气血运、调节阴阳脏腑的目的。神门穴是止痛要穴,具有镇静安神作用;交感穴可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疏经理气,同时还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皮质下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及抑制的关键穴位,在镇痛中发挥较好的作用;肝、胆等穴位可促进气血生成,腕、肘疼痛是动静脉内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