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色素沉着) > 黄褐斑(肝斑)
编号:13759047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4
     【摘要】黄褐斑色素沉着是频发的代谢性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在一般情况下,无任何不适,但面部有色素沉着的表现。对女性有很大影响,并且发病机制不明确,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从而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自20世纪后期以来对病因有了更深入的探索,许多学者认为,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紫外线辐射是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做一些阐述。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联合作用;辨证施治

    黄褐斑又被称为肝斑(蝴蝶斑),是人面部的一类疾病,是存在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斑。此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女性内分泌的失调、精神压力的加大、一些慢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和外用化学药物的刺激等。黄褐斑对人们的工作及生活都有很大影响,相对于这种顽固性皮肤疾病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何做好预防很重要,而预防的前提就是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1黄褐斑的常见病因
, 百拇医药
    11情绪因素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黄褐斑,很多黄褐斑患者发病和情绪波动相关,认为是情绪影响下丘脑-垂体释放MSH,使得色素沉着;而且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人精神压力巨大,睡眠质量较差,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黑素细胞代谢异常,形成黄褐斑。

    12营养因素缺乏营养容易诱发黄褐斑,近几年来,很多临床病例及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内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是因为饮食中长期缺少谷胱肽,造成酪氨酸氧化多巴醌增多,生成黑色素,导致大量的色素在皮肤堆积,形成黄褐斑。人体内谷胱甘肽的含量与具有抑制酪氨酸的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硒等物质密切相关,增加维生素C、硒等营养素可有效抑制黑色素在皮肤中的堆积[1]。

    13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对黄褐斑具有很重大的隐性影响,有关资料统计表明,黄褐斑的发病几率在不同人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白色人种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而且许多研究统计资料显示黄褐斑患病具有明显的家族相关性,半数以上的黄褐斑患者具有同样家族史[2]。现代科学对大多数疾病的研究表明,疾病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男性患者很少因后天环境因素形成黄褐斑,遗传在其发病中具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可高达7成的男性患者中有家族史。女性患者虽然明显低于男性患者,但仍然有将近四分之一受家族遗传的影响。由此认为遗传因素是黄褐斑的形成因素之一,并且是男性的主要病因之一。
, 百拇医药
    14日光照射经常进行日晒容易形成黄褐斑,日晒是一个很重要的外源性直接刺激因素,临床上黄褐斑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简单来说就是冬重夏轻。这主要是因为紫外线是黑色素细胞制造黑色素的重要动力,日光紫外线作为一个外源性刺激,刺激黑色素细胞加快分裂,加强功能活性,单位面积时间内大量黑色素生成,加速移动,大量堆积。

    15化妆品化妆品的滥用容易形成黄褐斑,化妆品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负作用的化学成分,例如水杨酸盐、氧化亚油酸、防腐剂和香料等。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菌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数量和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微球菌大量繁殖,打破皮肤局部生态环境的平衡,而化妆品的不当使用则是导致皮肤微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

    16慢性疾病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容易产生黄褐斑,有些慢性疾病,如痛经、月经失调、不孕不育、肝脏疾病、慢性酒精中毒、甲状腺疾病、结核病和内脏肿瘤,这类疾病,可能与卵巢、甲状腺、垂体和其他内分泌相关。
, http://www.100md.com
    17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容易形成黄褐斑,怀孕以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例如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或促黑色素细胞激素水平加高,进而使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沉着的色素常常在妊娠早、中期间出现,并渐渐加重到足月。而且有些孕妇在分娩以后,其黄褐斑还会持续存在。不过大多数孕妇面部的黄褐斑并不是很明显,只有少数人会出现对称的色素斑。一项调查表明,非孕妇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黄褐斑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四倍左右,在怀孕期间或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患者,由甲状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发病率为70%,黄褐斑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是一部分[3]。

    18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曾有人对黄褐斑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等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设有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是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有很大差异,因此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黄褐斑的密切相关[4]。

    2黄褐斑的发病机理
, http://www.100md.com
    21中医论黄褐斑发病机制

    211脏腑功能的失调《普济方》曰:“肝肾阴血亏虚,水不制火,血弱不能外荣于肌肤,火燥结成黧斑。”多数医家认为肝、脾、肾是常见受损的脏器。朱启芳[5]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主要有:“肾虚,肾水不充,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脾虚不能化生精微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导致痰湿内停,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化,致使颜面肌肤失养,气凝滞而牛褐斑;情志不遂,精神紧张。导致肝气郁结,藏血损耗。肝郁化热,肝火卜冲,血热不能华面。”而王邦才[6]为:黄褐斑应从肝论治,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失和,肝肾亏虚,不能上荣,则面牛色斑。丛春雨[7]认为:凡饮食小节,过食肥廿厚味而引起脾胃受损,失于健运,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有统计资料表明,老中医对于黄褐斑累及脏腑排名为:肾>肝>脾>胞官>经络>肌肤。

    212气滞血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认为黄褐斑“源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血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均指出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荣于面,则生褐斑。不少医家赞成“无瘀不成斑”的观点,认为本病发病关键为气滞血瘀。不论是气病及血,或血病及气,都可最终产生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与脏腑的损伤往往互为因果,瘀血停滞于脏腑经络,肌肤失养而发生黄褐斑。张杰从“虚”、“郁”的角度对黄褐斑的病机认知,指出:“郁”也,肝失条达,气机郁结则气血逆乱,气滞血癖,加之郁久可以化火,灼伤阴血,血行不畅,导致颜面气血失和,癖积成斑[8]。
, http://www.100md.com
    213络病理论络病理论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研究疾病发展过程中不问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其外延同时包括导致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变化[9]。许佳年认为:黄褐斑的络脉病机制分为:“外邪袭络,肝络郁滞,痰瘀阻络,脾(胃)络气虚,肾络失荣,胞络失养[10]。”

    22西医论黄褐斑发病机理

    221麦拉唐宁和MSH的失衡在正常情况下,麦拉唐宁和MSH处于生理平衡状态,但黄褐斑患者打破了两者平衡。患者由于妊娠、月经失调、口服避孕药、不合理性行为和精神压力大等容易造成体内雌激素升高,雌激素消除了谷胱甘肽、SH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增加黑色素量。

    222内分泌紊乱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中通过酪氨酸-酪氨酸酶的一系列反应生成。硫氢基结合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降低酶活性,降低色素生成。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垂体间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通过提高血清铜离子浓度加强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色素量。

    223生殖系统疾病若卵巢功能有障碍,则升高黄体激素,降低血清雌二醇。通过研究女性黄褐斑病静脉血液中的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雌二醇的水平,可知指标均为正常,因此可消除其对黄褐斑的影响[11]。而相对于患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患者,生成黄褐斑归因于激素的代谢受到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各种生长因子的影响,增加MSH分泌量,降低黑色素细胞抑制因子浓度,抑制作用的减弱导致黄褐斑的生成。由于男性与女性患者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相似,所以虽然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但仍认为雌、孕激素水平升高是女性患病的重要因素,显然,生活中男性性激素的改变对黄褐斑无影响。所以通常认为,黄褐斑与黑色素细胞对性激素的敏感性以及黑色素细胞中性激素受体的改变相关。, 百拇医药(周颖华)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色素沉着) > 黄褐斑(肝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