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7
编号:13745617
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患者60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30~72岁。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的随访情况,观察疾病的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所选患者的复发率为38.3%,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二次胆囊切除手术,在复发患者总数中占21.7%。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导致结石复发有5个相关因素,为胆囊功能、胆囊壁厚度、家族史、结石数量及术后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的情况。后经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2个重要相关因素,即胆囊功能与胆囊壁厚度。结论:胆囊功能与胆囊壁厚度、家族病史等因素对结石复发起到了重要影响,提前判断导致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各种因素,对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很有帮助,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关键词】 结石复发; 内镜保胆取石术; 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7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134—02
, http://www.100md.com
    胆囊结石十分常见,有10%~20%的成人患有此症。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很多,但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现今主要以切胆与保胆为两大争论观点[1—5]。长久以来,多以切除胆囊为去除结石的主要疗法,但不管是开腹切除还是腹腔镜切除均可能引起腹腔内出血或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产生,且有5%~40%的患者可能患有胆囊切除手术后综合征。近年来,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在国内得到了普遍发展,但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限制。为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本文分析了60例行内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的随访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07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患者60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30~72岁。所选患者均确诊为胆囊结石但具有保留胆囊的指征:(1)患者具有正常的胆囊功能,胆囊壁厚度正常且光整,B超监测空腹和脂肪餐后患者胆囊的收缩面积>30%;(2)患者病史不超过3年,且只有右上腹疼痛等轻微不适症状或无不适症状;(3)胆囊结石数量不超过3个,其直径均小于3 cm。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的随访情况,观察疾病的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5.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有组间数据应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手术患者60例,术后复发23例,复发率为38.3%,其中5例患者接受二次胆囊切除手术,在复发患者总数中占21.7%。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导致结石复发有5个相关因素,为胆囊功能、胆囊壁厚度、家族史、结石数量及术后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的情况,如表1所示。后经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2个重要相关因素,即胆囊功能与胆囊壁厚度。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胆囊切除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4]。大多数人都认为胆囊切除后不仅能够避免产生胆囊癌,还能有效避免胆结石的复发。但有研究表明,切除胆囊可导致胆管损伤、十二指肠液胃反流、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及产生术后综合征等症状,因此,出现了很多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5]。近年来,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在国内得到了普遍发展,但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本次研究表明,影响结石复发的因素有胆囊功能、胆囊壁厚度、家族史、结石数量及术后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的情况。

    胆囊功能是否正常对胆囊中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功能性的胆囊结石指的是胆囊的生理功能,如浓缩、存储与排出胆汁等依旧存在,而非功能性的胆囊结石指的是病症比较严重,且胆囊壁增厚、不光整,脂肪餐后无明显胆囊收缩,或胆囊出现水肿、萎缩甚至癌变的患者。保胆取石术具有一定的复发可能性,因为胆囊保留了原有的生理功能,且结石的形成受到肝胆功能的影响,保胆取石术保留了结石的形成因素与机制,未完全根除。有学者指出,胆囊功能是否正常严重影响着胆囊结石的复发情况。胆囊功能不正常主要表现为胆囊的舒张及收缩时间延长,胆囊舒张及收缩率减小,且舒张体积减小。胆囊功能正常,排空后则可防止产生结石与CMC,而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其胆囊排空率会有所下降。
, 百拇医药
    术后治疗胆囊壁的炎症对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预防结石复发。胆囊壁增厚会促使黏膜吸收胆盐,降低胆汁中的胆盐浓度。粗糙的胆囊壁会使胆汁中的有形成分不易排出,从而形成结石。

    熊去氧酸是一种溶解剂,主要用于溶解胆固醇结石,而含有牛磺酸基因的牛黄熊去氧胆酸对胆固醇结石的溶解能力更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胆囊结石的药物。有报道称,小剂量服用该药可有效降低年轻的胆囊结石患者的复发率,但其疗效较长,且效果不一。

    在一些发达国家,大量精制食品与低纤维的摄入很容易引发胆囊结石。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糖物质的多摄入和低消耗,及胰岛素的缺乏,阻碍了糖、脂的代谢,极易引起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复发。有家族病史的患者,除遗传因素参与外,还可能与相同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关。

    多发结石术后复发率高于单发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结石数量多的患者胆囊胆汁中的胆固醇容易析出结晶和成核,从而导致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同时,由于结石数量多,在手术取石时容易遗漏,这可能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胆囊功能与胆囊壁厚度、家族病史等因素对结石复发起到了重要影响,提前判断导致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各种因素,对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很有帮助,且能有效降低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83—192.

    [2]李益农.消化内镜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01—602,799—800.

    [3]刘国礼.现代微创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41—457.

    [4] Zatinski W A,Lowenfele A B,Boyle P,et al.Epidemiologic aspect of gallbladder cancer: A case control study of SEARCH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J].J Nat L Cancer Inst,2009,89(6):1132—1138.

    [5] Chow N H,Huang S M,Chan S H,et al.Significance of Cerb—2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neoplastic epithelium of biliary tract[J].Anticancer Res,2009,15(3):1055—1056.

    (收稿日期:2012—05—21) (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