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7
编号:13745570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急诊科;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078—02

    基层医院急诊科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包括门诊注射、输液中心、120出诊、急救中心。存在护士偏少、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意识差、就诊患者病情瞬息万变的特点,增加了急诊护理抢救的风险性。加强风险管理,保证急救质量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急诊科护理风险存在的问题

    1.1 急诊科实际处理急诊急救的能力与急诊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参与抢救硫化氢中毒、流感暴发、食物中毒、天然气中毒、锅炉爆炸等突发事件存在瞬间急救能力不足的情况。
, http://www.100md.com
    1.2 急诊科抢救设备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急诊科众多仪器的使用在急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如摆放凌乱、无专人保养、仪器故障未及时修理,这些都是引起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

    1.3 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

    工作中未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简化操作流程,未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未严格交接班,专科知识掌握欠缺,导致观察病情不到位,对疾病的预见性较差,如对室颤、室上速等心律失常未能做准确判断,脑外伤患者瞳孔的观察不仔细等。

    1.4 沟通知识及技巧欠缺

    急诊科面临各种紧急复杂的情况,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及相关心理知识。护士缺乏有效的沟通知识、技巧或心理学知识或态度生硬、冷漠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2 对策

    2.1 医院多部门全方位参与

    实行急诊科总调度的制度,科室实行一线值班、二线听班制,24 h待命,制定火灾、车祸、食物中毒等特大事件应急预案,遇紧急事件迅速启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值班领导通知相关科室,护士长总指挥预见性地安排抢救。

    2.2 急救设备专人管理

    按不同仪器管理及使用要求,每日、每周、每月检查一次设备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包括仪器的零部件、清洗、消毒、保养。设备故障需有明显标识,故障修好亦有提示,常用的仪器如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需有两台备用。除颤仪定时充放电等。各种仪器的使用步骤绘制成图制成卡片悬挂在仪器上,对不常用的抢救设备尤其重要。

    2.3 细化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 http://www.100md.com
    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力求做到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简明、扼要、清晰。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作用,每周定期检查护理质量,细化质控表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将风险降至最低。建立护理告知书,如《静脉输液温馨告知书》、《危重患者转运转科告知书》、《预防褥疮告知书》,新入科褥疮患者需登记并严格交接班。健全120出诊记录及抢救记录,完善《新入院患者病情护理评估表》及护理记录,体现专科护理特点,多以表格形式客观评价病情,病情观察认真仔细并详细记录,注重细节管理。护士分层次使用,实行弹性排班制,加强中午及夜间护理力量,新老搭配,新进人员及护生实行重点监管,不可在无人监管时单独操作,科室每季度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内科、外科轮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三查七对制度,抢救患者时需双人核对药品,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狠抓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如人少时、节假日、大夜班、新进年轻护士值班时。培养慎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门诊输液中心存在患者不固定、时间不固定等特点,为减少护士工作量,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差错,每天认真查对登记,输液卡进行微调,如:患者输液4瓶(袋),输液卡根据输液顺序编号4—1、4—2、4—3、4—4,既减轻护士工作量,又方便查对。门诊注射室及输液中心为及时抢救过敏性休克及输液反应患者,治疗盘内均放置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急救药物。并做到班班交接,及时补充。抢救车及救护车内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做到班班交接,对有效期将至的药品用红笔标识,并建立备忘本,对因本班工作繁忙未完成的工作应记录在备忘本上,以备下班完成[1]。
, 百拇医药
    2.4 增强急诊护士护理水平

    在急诊这个护患关系复杂的医疗护理环境中,急诊护士需增强医学人文素养,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学中ABC理论及“黄金法则”有助于护士解决护患纠纷,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2]。护士认识到导致事件结果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不合理信念,“黄金法则”指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首先要怎样待别人。通过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做到真正尊重患者、真诚对待患者、与患者共情。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要积极利用自己的语言,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和方式,做好细节管理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在夜班护理人员少、患者较多时矛盾较易凸显,入科后无家属陪同的急诊患者,护士要尽早设法通知到患者家属,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变化要及时提醒医生告知患者家属,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预后,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如遇到已发生或有纠纷倾向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由科主任、护士长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沟通,有沟通记录并作为交接班内容进行交班,消除安全隐患。但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识,不能随意承诺或保证预后。

    总之,笔者所在科自实行风险管理两年以来,增强了护士的医疗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有效地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急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赣英,沈小玲.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84—85.

    [2]吾金取初.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控制护理缺陷[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12.

    (收稿日期:2012—06—01)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范琳 廖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