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3
编号:13742816
大剂量氟马西尼抢救重度艾司唑仑中毒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3
     【摘要】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FM)抢救重度艾司唑仑中毒的用法、用量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大剂量氟马西尼(FM)静脉注射后输液泵持续静注抢救重度艾司唑仑中毒。结果: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氟马西尼平均用药量(23.5±10.75)mg,平均维持时间(146.8±39.3)h,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大剂量氟马西尼(FM)持续静注抢救重度艾司唑仑中毒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关键词】 氟马西尼; 艾司唑仑; 苯二氮卓类

    中图分类号 R5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3-0119-02

    艾司唑仑是苯二氮卓镇静药(BDZs),临床用于镇静、抗焦虑,大剂量使用可引起中毒,导致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氟马西尼(FM)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时有报道,但大剂量氟马西尼治疗重度苯二氮卓镇静药中毒报道甚少,更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采用大剂量氟马西尼静注抢救重度艾司唑仑中毒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镇静药中毒时的用法、用量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均系自杀服药,以昏迷首诊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7~80岁,平均(65±9)岁。入院时均深度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各种反射消失,2例呼吸浅慢。来院后均行头颅CT未见异常,血糖5.2~9.4 mmol/L。5例患者均有家属提供吞服艾司唑仑片病史或物证,服用量80~200 mg(1 mg/片),平均(128±47.6)mg。服药至就诊时间1~3 h,平均(1.7±0.7)h。5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3例,腔隙性脑梗塞4例,糖尿病1例,帕金森1例。

    1.2 诊断标准

    (1)有过量服用艾司唑仑片病史;(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昏迷及全身肌肉弛缓,各种反射消失,呼吸浅而慢;(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确诊后立即清水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洗胃液量8000~10 000 ml。洗胃后由胃管注入20%甘露醇125 ml导泻,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强化利尿及对症治疗。

    1.3.2 氟马西尼(FM)治疗 氟马西尼首剂0.3 mg于1 min内静脉注射,观察3 min,清醒程度未达要求,以每次0.1 mg,每3 min一次重复静脉注射,直至患者可以唤醒,能正确回答问话。如总量达到2 mg患者未清醒或清醒后再度出现昏睡,即给予氟马西尼0.1~0.4 mg/h用输液泵持续静注,具体用量以达到维持患者可以唤醒且能正确回答问话为准。

    2 结果

    5例患者中,4例注射量达1.4~1.7 mg时神智转清,40~60 min后再度昏睡。1例注射量达2 mg时昏迷程度明显减轻,呼之欲睁眼,但未清醒。5例均给予氟马西尼持续微量泵静注,最大剂量0.4 mg/h,最小剂量0.1 mg/h,维持用药时间112~213 h,平均(146.8±39.3)h;氟马西尼总量16.9~42.1 mg,平均(23.50±10.75)mg。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不良反应,住院时间6~15 d,平均(9.2±3.5)d。住院期间2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原发合并症无加重。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自杀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引起的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的药物中毒,由于服药剂量大,常引起昏迷,呼吸、循环抑制危及生命。重度二氮卓类药物(BDZs)中毒对患者最严重的威胁是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和昏迷。呼吸、循环抑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而长时间的昏迷,容易引起异物吸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解除呼吸、循环抑制、促醒是抢救二氮卓类药物(BDZs)中毒的关键。

    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中毒的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苯二氮卓(BDZ)受体,其位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即中枢抑制性神经元)末梢的突触后膜上,是苯二氮卓类特异结合位点,与苯二氮卓类有高亲合力。苯二氮卓类进入中枢后,与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BA)及氯离子通道结合,形成一种蛋白复合物即GABA-BDZ-氯通道复合物,GABA-BDZ-氯通道复合物与苯二氮卓(BDZ)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的氯离子通道开放,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效应,严重者可引起昏迷及呼吸、循环抑制[1]。
, 百拇医药
    艾司唑仑属中效苯二氮卓类(BDZs)抗焦虑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 抗焦虑及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失眠、焦虑患者,其药理作用与苯二氮卓类(BDZs)相同,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是特异性苯二氮卓(BDZ)受体激动剂,过量使用可引起昏迷、中枢性呼吸抑制和循环衰竭,导致患者死亡。艾司唑仑的代谢特点:口服艾司唑仑约2 h血浆浓度达到高峰, 进入血液的艾司唑仑约85%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清除比较困难,半衰期为20~40 h,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2]。

    氟马西尼(FM)即1,4-咪唑苯二氮卓,为一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是专一的苯二氮卓(BDZ)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置换已与受体结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发挥其拮抗作用。氟马西尼(FM)与苯二氮卓(BDZ)受体结合不产生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的药理作用,也不影响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不仅能逆转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的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焦虑、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还可逆转苯二氮卓类药物( BDZs)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3]。氟马西尼(FM)的代谢特点:在大脑皮质和小脑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蛋白结合率为50%,血浆半衰期为0.85 h,几乎完全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药理作用,尿中原形排泄量<0.2%[4]。健康志愿者可耐受氟马西尼(FM)100 mg静注和600 mg口服[5]。氟马西尼的临床用途主要是:鉴别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中毒所引起的昏迷;逆转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的镇静作用;终止由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诱导和维持的全身麻醉[6];治疗肝性脑病。氟马西尼用于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中毒时,静注效果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在患者清醒后,可给予氟马西尼0.1~0.4 mg/h持续微量泵静注, 以防止患者再度陷入昏迷,静注速度可根据患者清醒程度进行调节[7]。, 百拇医药(冯汀兰 高爱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