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7
编号:1371678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2例临床观察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7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内收治的71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并对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探讨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2例患者中,效果满意者为700例(98.3%),中转开腹者12例(1.7%)。平均出血(40.3±6.9)ml,平均手术时间(53.2±10.3)min。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视野好,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胆囊三角的解剖学位置,以免损伤血管及胆管引起出血与胆漏,转开腹治疗。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三角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140-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具有手术创伤轻、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不明显、手术时间短、患者住院时间短的微创术式,同时该种手术对患者腹腔内的其他脏器干扰小,患者术后其胃肠功能恢复较快。由于该种手术具有上述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的黄金术式[1]。此外,该种手术也可治疗急性炎症期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及坏疽性胆囊炎。笔者所在医院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近期内收治的71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712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男311例,女401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入选患者疾病类型:胆囊息肉314例,其中男114例,女200例;胆道结石并胆囊胆管炎398例,其中男197例,女201例。所有患者均经B型彩色超声、血常规、肝功等证实为胆道结石、息肉疾病。

    1.2 治疗方法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完善CT、B型彩超等检查,以便了解胆囊的大小、囊壁厚度、各种胆道中是否存在结石,以及估计结石大小,通过术前对病况的了解与掌握,再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适应证为:(1)有症状的胆囊、胆管结石及非结石性胆囊炎。(2)胆囊息肉样病变。禁忌证为:(1)不能耐受麻醉和腹腔手术者。(2)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3)妊娠小于3个月或大于6个月者。(4)严重出血性疾病。本组患者手术麻醉方式均采取全麻,手术方式采用三孔法进行操作。分别选取患者的剑突、脐下及右锁骨中线、右腋前线肋缘下三点做手术切口。切口建立后对患者实施常规的二氧化碳气腹建立,气腹压力控制在12 kPa,分离胆囊及网膜直至胆囊三角区域,在影像直观下,观察胆囊三角解剖位置,分离血管和胆囊管。分离成功后,夹闭胆囊颈部与胆囊动脉。确认胆管在进肝总管0.5 cm处结扎剪断。而后切开胆囊浆膜层,钝性分离胆囊,注意操作手法,防止胆汁外漏,认真止血,将胆囊从剑突下取出,病检,放置T管引流。此外观察记录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2 结果

    本组712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3.2±10.3)min,住院时间(6.7±1.8)d,其出血量为(40.3±6.9)ml;所有患者中有700例患者手术成功,占患者总数的98.3%,剩余12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中转率1.7%;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患者总数的1.54%(11/712),其中合并胆总管损伤3例,出血患者有8例,此外另有少数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轻微的肩部疼痛、发热现象,这可能与手术过程中对横隔产生刺激所造成的,与患者病情无碍,手术过程中无一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胆囊疾患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群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营养结构的不完整,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人群发病率亦不断增加,现发病常以50~60岁的女性患者多见[2]。在各种胆囊疾患治疗方法中,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运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切实、有效、首选的手术术式,更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效果显著。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患普腹外科最常实施的一种术式[3],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带有微型摄像头,医生直接直观通过屏幕图像,对手术情况进行直观的了解,对病情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对重点解剖区域,以及其周围变异血管支的走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手术视野宽、创伤面积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块、瘢痕小、肠粘连率低、住院时间短等诸多特点,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特别是其腹腔镜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4]。但是因为胆囊附近具有重要的解剖学位置--胆囊三角,故术前,完善各项CT、B型彩超、肝功能及凝血时间等各项基础检查,掌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中应遵循操作原则:(1)穿刺点要找准,以免给手术带来不便。(2)胆囊三角区位置解剖要暴露清楚。(3)分离三角区域组织应注意开始位置,注意胆囊动脉的起源、走行及数目变异等,特减少胆管的损失颇为关键,如若损伤胆管应早起诊断治疗[5]。(4)正确分离胆囊管及动脉,应沿胆囊颈往肝床方向钝性分离,注意动作的轻柔。对前、后浆膜的打开,应注意力度与位置,防止分离时造成血管损伤。腹腔镜手术亦应注意其特有缺点,会出现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血栓等,如若出现并发症,应尽早采取对症治疗,以免危及患者健康,以及保证手术质量。在本文中回顾712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治疗结果,发现712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者为700例,占患者总数的98.3%,转开腹者12例,占患者总数的1.7%,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1.54%,说明了该种术式具有良好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疾患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优秀术式。熟练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胆囊三角的正确解剖,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辉,张超,梁鸿,等.胆囊切除术后意外胆囊癌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992-994.

    [2]王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2例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1):24-25.

    [3]郭君伟,刘越泽,薛冰川.胆囊切除术病人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4):230-231.

    [4]Kovac S R.Hysterectom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imilar indications[J].Obstet Gynecol,2000,95(6Pt1):787-793.

    [5]白明辉,董玉宁,石建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40):376-377.

    (收稿日期:2013-04-19)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金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