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04184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90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45)采用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及内瘘成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液透析患者; 内瘘; 分阶段匹配护理; 应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129-02

    血液透析属于一种减缓终末期肾病进程的疗法,而实施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进行血管通路,现阶段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1]。据文献[2]资料显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失功,而患者内瘘护理的意识薄弱、缺乏相关知识及技能等是引发内瘘失败的重要因素[2]。因此,对科学、合理、有效护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意识、知识及技能,增强治疗的效果[3]。为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展开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选择常规护理和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两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90例,对这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2~61岁,平均(42.7±8.1)岁;住院时间8~43 d,平均(22.7±3.2)d。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1~62岁,平均(45.4±8.5)岁;住院时间9~42 d,平均(22.4±3.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内瘘的护理规范进行护理,包括门诊复查、健康教育等常规模式[4]。

    观察组患者采用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1)第1阶段。这个阶段为手术前准备,主要是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血液透析及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能了解和掌握这些血液透析和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目的,消除顾虑并做好与疾病做斗争的思想准备[5]。此外,对术侧肢体的皮肤及血管要悉心保护,应避免穿刺动静脉[6]。(2)第2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手术后护理,指导患者术后进行7~24 h的平卧,避免在术肢进行抽血、输血及测血压等操作,按时进行抗凝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避免过度使用术肢,对术肢指缝、手背采用喜遼妥进行外涂,2次/d;及时了解内瘘通畅情况,可通过触摸静脉端血管震颤或者是听诊血管杂音来知晓;观察患者的呼吸、心律等各项相关体征的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心悸、胸闷等现象,术肢是否发生瘀斑、血肿等,手指是否存在疼痛、麻木、发冷等缺血的现象[7]。(3)第3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实施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手术后的11~15 d实施安全有效的相关功能锻炼,对术肢进行锻炼,主要是进行交替反复的握拳、松拳或者是挤压握力球,使得头静脉怒张有效,让其强度及力度逐渐地增加,有效促进血管扩张及增厚静脉管壁[8]。(4)第4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和随访,指导并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对患者进行保护内瘘的相关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9]。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水肿、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行为能力越强。(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情况[1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及内瘘成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保证内瘘有效、安全使用除了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支持之外,还要患者自身具备高度的自我内瘘护理意识及相关知识和技能[11]。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采用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内瘘自我护理水平,减少内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12]。本次护理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手术前准备、手术后护理、实施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和随访,让患者遵医嘱用药、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感染、自我监测、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能实施有效、正确、安全的内瘘自我护理[1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自护行为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健康教育及内瘘成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http://www.100md.com(李志慧 王丽梅 陈雪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