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0294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期
     4 治疗进展

    4.1 药物治疗

    4.1.1 常规药物 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EMI的药物主要包含孕激素、短效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13-18]。短效避孕藥为低剂量孕激素及炔雌醇复合制剂,长久使用,可减少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但这种药物在缓解慢性盆腔疼痛和性交疼痛方面意义不明显。

    孕酮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腹部不适和月经紊乱发生率。醋酸甲氢孕酮在治疗严重盆腔粘连疾病中可取得满意效果。但若单一使用孕激素,会提升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在停药后极易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为人工合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其能够对异位膜内细胞增殖起到抑制效果。可以直接作用在异位内膜中,减少COX-2和P450的表达量。

    4.1.2 GnRH拮抗剂 GnRH拮抗剂能够和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受体相互结合,并在短时间内耗竭GnRH,令卵巢处于低雌激素状态,停经。目前,该药物已经被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EMI和乳腺癌等疾病,常见药物种类包含达菲林、抑那通等[19-20]。

    4.1.3 芳香化酶抑制剂 EMI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一种。芳香化酶为雌激素前体物质,其在发生异位的内膜组织和正常内膜中活性差异较大,对于此,可以使用芳香化酶抑制药物治疗EMI。迄今为止,临床上使用这种药物缓解疼痛方面的报道层出不穷。芳香化酶抑制剂与口服避孕药物或者雌激素联合使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