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0期
编号:13230783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与心功能水平和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对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慢性心力衰竭; 关系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0-0181-03

    【Abstract】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is the terminal stage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s.In recent year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ystatin C,the index of early renal damage,is closely related to chronic heart failure,which include cardiac 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And it may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ystatin C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So as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Serum cystatin C; Chronic heart failure; Re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Baotou 014030,China

    近年來,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升高,由此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心衰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医生将B型脑钠肽(BNP)视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金标准”,但多项研究表明BNP对慢性心衰的诊断价值远不如急性心衰,且受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多方面影响[1]。故单一通过BNP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难免出现偏差。因此临床上急需寻找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更有意义的指标,以更好的判断病情和评估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对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血清胱抑素C

    血清胱抑素C(Cys-C)是一种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血清Cys-C只能通过肾脏代谢,由于其分子量较低,故能完全经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3]。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的Cys-C含量是很有限的,且其含量不受年龄、炎症反应、肌肉及饮食的影响。因此,血清Cys-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标志物,能较血肌酐、尿素氮更为敏感的反应肾脏的损害,目前被认为是评价早期肾损害的指标之一[4]。

    2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

    近期有研究发现,血清Cys-C不仅能反应早期肾损害,它还可能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5]。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学者们总结出了血清Cys-C可能是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的。(1)心室重塑:是血清Cys-C参与慢性心衰最可能也是最直接的机制[6]。研究表明,心室重塑的病理机制不仅包括心肌细胞的损伤,还包括细胞外基质重塑。心肌胶原合成与降解失衡是导致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发生的原因[7]。Cys-C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它能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弹力纤维的破坏,并且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影响心室和血管壁的重塑[8]。早在1990年就有研究发现,胱抑素C被细胞分泌后不仅存在于生物的体液中,同样存在于生物体的心肌纤维中。基于此,Tsaprailis等[9]曾研究发现,心肌纤维中高水平的Cys-C能导致胶原蛋白Ⅰ、Ⅲ和纤维细胞的积累,而纤维化和胶原蛋白Ⅰ、Ⅲ的增加目前已被证实是心脏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由此可推之,血清中Cys-C的升高同样提示了心室的结构已发生了改变。(2)动脉粥样硬化:半胱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之间的不平衡已经显示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主动脉病变中。有研究发现,胱抑素C可以在人的动脉血管壁上产生淀粉样物质,促进脂质斑块和纤维帽的形成。同样有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小鼠血Cys-C表达降低的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也在随之减小[10]。推测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血清Cys-C抑制了体内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使得细胞内多余物质的清除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细胞外基质产生及降解失衡,这种失衡持续发展就会使动脉管壁发生粥样硬化[11]。(3)氧化应激: Dandana等[12]研究发现血清Cys-C水平与谷胱甘肽等氧化应激参数水平呈正相关趋势,推测血清Cys-C可能促进或参与了氧化应激发生,介导心肌细胞的凋亡。(4)炎症机制:有研究表明血清Cys-C与超敏C反应蛋白、MMP-9等炎症因子呈正相关趋势,推测其可能通过参与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13]。, http://www.100md.com(李丽文 马宏)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