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67119
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特点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8期
     [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探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4年11月~2011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IC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中,相关发病因素有年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痛、腹泻、便血是本病常见症状,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早期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大部分非坏死型缺血性结肠炎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银杏达莫注射液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疗效肯定。坏死型缺血性结肠炎病情进展快,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差。 结论 IC易发生于中老年人,少数病例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在临床上应重视中老年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腹痛、便血,及早行结肠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腹痛;便血;结肠镜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89-02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1]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