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31605
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李德峰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的评价标准[5]:治愈:90d无复发,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水平;显效:无显著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高于50×109/L,60d无下降。无效:血小板计数无变化及出血症状未改善或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n治愈显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38259489.47

    治疗组40299295.00

    x26.343

    P0.03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液指标对比

    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的BAFF、PAIgG、PAIgM、PAIgA低于对照组,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有报道显示,ITP是儿童常发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特征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计数下降,出血时间长且血块回缩不及时,其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病毒多为巨细胞病毒或微小病毒B19等[6]。通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于体内感染的细菌与病毒等抗原会产生免疫效果,对体细胞及组织无免疫效果[7]。ITP患儿由于遭受到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障碍的影响,会产生一种对体细胞及组织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