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410
编号:13661131
与死神赛跑的6分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幸福家庭》 201410
     溺水对身体的伤害,一种是过多水量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呼吸系统(如气管、肺部),喉部为阻止外物进入,会出现紧缩痉挛,但与此同时也会阻止空气进入肺中,继而导致窒息;另一种状况是水直接且大量地进入气管和肺部,导致身体缺氧窒息。

    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会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控水急救?已经过时了

    一直以来,控水急救都是民间溺水急救的首选方法。其原理是使头部倒立,利用颠簸、拍打等方式,迫使其呼吸道和胃部误吸入的水排出。但新的溺水复苏观念并不提倡控水。研究发现,溺水后气道关闭,肺部并不会大量积水,呛入的水主要进入胃部,但这并不影响呼吸;而肺部的少量积水,会快速进入循环,被人体吸收。

    控水的正面价值不大,可是副作用却可能很大,它很可能造成胃内容物反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
, http://www.100md.com
    心肺复苏?步骤调整了

    直至今天,大部分的急救培训教材里,心肺复苏步骤都是: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

    但最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已将过去的ABC,调整为CAB,优先做胸外按压。甚至他们还建议,非专业人员只做胸外按压,因为人工呼吸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吹气时气力要平缓,两人嘴巴要包紧,还要捏住被救者鼻子,防止漏气,否则很难把胸廓吹起来。做得不好,不光无效,还会浪费时间。相比之下,胸外按压简单易上手。

    开放气道被排到第二步,即仰头抬颚,通俗地说就是将头往后仰,情急之下,侧卧也有效。

    人工呼吸被調整到最后一步,并针对孩子口鼻的大小做调整:比较大的儿童可以口对口吹气,小婴儿则需要口对口鼻吹气。吹气的时候要保持气道通畅,千万不要一吹气又把下颚给压下去了,这样会造成气道梗阻,或者是把气吹到胃里,造成胃内容物的反流。
, 百拇医药
    胸外按压同样需要根据孩子的身材做调整:如果是小婴儿,可以用两指在两个乳头中线下方进行按压;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将掌根位置放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和胸骨交界处,进行单掌按压或双掌按压。按压的深度是整个胸壁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分钟至少100次。

    征象不同,急救要点也不同

    溺水意外是突发的,并不会有任何预兆;溺水后可通过症状来观察孩子状况。如果孩子呼吸正常且顺畅,肤色也没太大变化,脉搏正常,即表示受伤程度不大。只要处理好呼吸道,回到家里后漱口,喝些姜汤或热茶,注意保暖,让孩子安静休息即可。如有咳嗽、发热,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假如孩子呼吸微弱、体温下降、肤色苍白、心跳脉搏变慢,即代表他的生命征象微弱,必须马上急救。应保暖并侧卧,处理完口腔后给予适当刺激,比如用手捏他的手掌或脚底板使其哭泣,如果哭出来就表示孩子呼吸没有问题,但仍应立刻求医。
, http://www.100md.com
    最严重的状况是孩子溺水后没有呼吸现象,各方面征象都很弱,这时孩子的生命体征有可能正在渐渐失去,需要处理完口腔异物后,立即展开心肺复苏。

    溺水黑点逐个扫

    周边水域成大患

    据调查,80%的溺水事故发生在家庭周边水域,如江河、湖泊、河涌、池塘、水库,甚至是工厂、工地施工留下的坑洼等。

    游泳池不一定保险

    很多家长不知道,游泳池也是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场所,尤其是小区游泳池,因为小区泳池多采用非标准的设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救生员的配置也常常不够,有些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根据《广东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规定,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须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名。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游泳场仅有一名救生员,不少还兼任水质处理员、服务员、售票员、清扫员等。
, 百拇医药
    游泳馆的水位在1.3m左右,按规定1.5m以下的孩子必须有家长下水陪同,不得单独下水。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少家长只是在池边陪同,有的甚至不陪同。

    家中的溺水隐患

    所谓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最危险,更隐蔽的溺水黑点其实在家中。

    不一定要在户外水域及游泳池,只要有蓄水的地方就有让婴幼儿发生溺水的危险。家中溺水黑点中的浴缸、浴桶、马桶等,是溺水的高发场所;其他盛水的容器,如金鱼缸、水桶、痰盂、水缸、盆等,也可能成为溺水现场,因此要尽可能地放妥、收好。

    家长尤其谨记:绝不能单独把孩子留在浴室、厕所里,因为只要短短数秒,婴幼儿就有溺水的可能。

    (摘自《孩子》), 百拇医药(谢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