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2192
女人可以努力生活,但请别满身戾气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2期
女人可以努力生活,但请别满身戾气

     有些人注定不爱你

    梁启超第一次见到何惠珍,她刚刚20岁,父亲据说是檀香山华侨首富,女孩中文和英语都好,还有一颗热辣而崇拜的心。

    她主动在饭局上担任梁启超的翻译,落落大方,准确贴切,让不懂英语的他瞬间跨越语言障碍,谈天说地海阔天空。

    两人一见如故,依依不舍,临别时何惠珍主动伸出手和梁启超握别:“我万分敬爱梁先生,今日得见,十分荣幸,倘若能得先生一张照片作为纪念,我亦心满意足。”

    17岁就订婚的梁启超,可能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几天后,他送给何惠珍一张照片,何惠珍回赠一把小扇,从此兄妹相称。

    异乡的孤独和思想的共通,很快让两人的感情超越“兄妹”,梁启超曾在日记里说自己“愈益思念惠珍,终久不能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自顾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他已经有妻子,却第一次动了纳妾的念头,何惠珍也并不计较名分,梁启超自信满满地写信回家,以为一向贤惠的妻子李蕙仙会应允。

    怎么可能呢?哪个女人甘愿和别人分享丈夫?或者不得已,或者不在乎,李蕙仙两条都不占。

    她是京兆府尹的女儿,礼部尚书的堂妹,娘家对梁启超有知遇之恩;同时,她善于持家,义气能干,在婆家地位卓著,用不着勉强自己接受任何不喜欢的局面,所以,她不留余地地拒绝了梁启超。

    所以,梁启超和何惠珍注定无法在一起。

    怎么办呢?

    为了爱情和全世界决裂吗?梁启超不是徐志摩,除了爱情和诗意他更心有家国;何惠珍也不是陆小曼,她也有自己喜欢的女子教育事业。

    两人发乎情止乎礼,梁启超甚至将何惠珍送的折扇,转交妻子李蕙仙保存。半年后,他回国,这段感情告一段落。

    并非不思念。

    与何惠珍的相遇相知,是梁启超前所未有的感情经历,她的仗义、修养、风度以及20岁的青春气息都让他难忘,他写过不少诗表达对她的思念和无奈: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决年芳每自疑;

    多少壮怀都未了,又添遗恨到峨眉。

    并非不想见。

    梁启超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时,何惠珍从檀香山来北京,但他只在总长的客厅里招待,礼貌而克制,她也端起距离,悻悻而返。

    李蕙仙病逝后,何惠珍再次赶来,梁启超依旧有礼有节,唯独没有亲密,何惠珍的表姐夫、《京报》编辑梁秋水先生责备他,怎么能“连一顿饭也不留她吃”?

    我没有查到梁启超的回复。或许人生已至秋暮,见了又怎样,吃顿饭又怎样,人生自有轨迹,有些错过,一次就是永远。

    不管是不想爱,还是不能爱,本质上都是不够爱。

    很多自己无法决断的感情,形势已经迫使你做了最佳选择,且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身边的才是最好的,够得着的才是正确的。

    爱情少几分强求,心底会少几分爱而不得的戾气,生活也多几分顺遂。

    有些风景注定不属于你

    多年前我去铁力士山,出发前导游问大家是否有高山反应,其实我有一点,但我觉得山峰海拔不到4000米,还有缆车,所以偷偷跟着去了。

    缆车上升的过程,我已经觉得越来越不舒服,在山顶待了5分钟,我头晕恶心,但不想打扰周围人欣赏风景的心情,尽力忍住。

    身边不时传来各种惊叹,为了一朵壮观的云,或者一座泼墨画般的山峰,但我丝毫体察不到这些美,我闭着眼睛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直想吐,最终,大家为了迁就我,只好全部提前下山。

    到达山脚呼吸到浓郁的空气,幸福感扑面而来,此刻任何美景,都不如舒适重要。

    导游笑着说:“你这种‘低海拔’体质,以后不要挑战‘高海拔’风景,湖区和平原一样很美,人一辈子不可能看全所有风景,有些美景注定不属于你。”

    我心里一动。

    有多少痛苦,来自于我们用“低海拔”的体质,挑战了“高海拔”的风景?一个买不起的东西,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一件总也做不好的事,它們都是高海拔的“铁力士山”,并非人人可有,如果我们没有体力,还有严重的高山反应,就注定得不到。

    得不到怎么办?越挫越勇,反复强求吗?在强求的过程中把自己过得神经紧绷草木皆兵?

    用不着。

    我见过很多“过度用力”的女孩,包括曾经的自己,我们活得铁骨铮铮咬牙切齿,身上有种“每一根钉子都是自己挣来的”努力。我们心里有好多的委屈,觉得我都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做不好、买不起、爱不成?

    就像受多了来自这个世界的伤害,外界一丁点风吹草动,就要防卫过当似的。

    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努力而不得的戾气。

    懂放弃和会坚持同样重要

    戾气太多,会驱散生活的和气。

    用你最舒服的方式,一点点接近目标;真做不到,也懂得调整方向。

    承认并且接纳得不到,放弃无用功,把手中的牌打得舒服,而不是只注重输赢,也是生活的必修课。

    抛开戾气,和和气气地生活。普普通通的日子,尽管给不了轰轰烈烈的答案,但是,时光自有积少成多的力量,在某个转角给出惊喜。

    那时,你再也不会为买不起的东西、得不到人、做不成的事懊丧不已,你想要的,已经尽数握在手里。 (李筱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