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42581
孩子,愿为你做补天“女娲”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幸福家庭》 2019年第5期
     2014年,我来到了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特殊教育学校。尽管已经做了32年老师,这个环境对于我来说,却一切都是新的。

    特校之“特”

    第一次走进特殊学校的校门,一群正在操场活动的孩子欢天喜地向我奔来,有的友好地对着我喊“老师好”;有的拉起我的手,亲热地说:“阿姨好!阿姨,我喜欢你。”还有的好像是不能说话的聋哑孩子,他们比划着,热情地表达着对来客的友好与欢迎。我有一种首长检阅部队的心理享受,也有一种因孩子们毫无戒备的友好而产生的感动。

    初入特校,我知道他们都是有残疾的特殊儿童,却不知他们有什么具体的情况。请教其他老师后才知道,本校有好几种类型的特殊孩子:聋哑孩子、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自闭症孩子、脑瘫孩子、智障孩子,还有多重残疾的孩子。我记住了这些名词,却对如何“因材施教”一头雾水。

    校园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景:启音班(聋哑班)学生比划着神秘的手语,活跃在校园,他们画画、滑轮滑、下棋、跳舞;一些洋娃娃般的、皮肤很白、几乎长得一个样的身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小点的女孩笑眯眯地乖乖坐着,让大同学像妈妈一样在她的头上扎辫子,扎了又拆,拆了又扎,反反复复摆弄着扎出各种样式;大一点的唐氏男生抱着小弟弟的头,还拍着弟弟的背,嘴里念念有词,小的就那么静静地依偎着。

    多数孩子看到老师都会亲热地凑上去,抱老师,争着送给老师他们舍不得吃的小点心。如果说这些孩子特殊的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1 字符